以情带技,追求有意义的初中美术教育
2017-10-25郑冬瑾
摘 要: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实现美术教学的“以情带技”,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发挥美术学科教学价值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美术教育优化发展提出了些浅薄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情感;情境;情趣
美术是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创作技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雀跃、苦思、疑惑甚至悲伤等心理活动下学习;或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设置主题情境,将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美术教学中,创建高效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以情带技之“情感”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感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掌握美术语言的运用技巧与方法。
在校本课程“叙利亚儿童”的教学中,笔者借鉴后现代艺术的创作思维,首先展示战争中受难儿童的摄影作品,抛出疑问:“这个孩子怎么了?”等学生观察思考后,揭示真相,并结合叙利亚战争的影像材料让学生感受战争中儿童的遭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身陷战争中的儿童的处境,加深悲痛情绪的渲染与渗透:“他们也许每天都吃不饱;也许目睹亲人受伤甚至死亡;也许家被恐怖组织占领,只能露宿街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战争,这些孩子们又会如何?”学生争相发言:“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在阳光沙滩上睡午觉,在堆满玩具的游乐场玩耍……”他们都希望给战争中受难的孩子创设另一番美好景象。这种以问代讲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接下来的创作环节中,笔者鼓励学生借助摄影与绘画的形式表达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学生C挑选了一张受伤的孩子在战地病房沉睡的战地照片进行裁剪再创作,在C的笔下,孩子在安详的睡梦中梦见了星空下的游乐园;学生S给战争中无家可归的孩子画上了可以挡风遮雨的房子;学生J希望可怜的孩子能被UFO带走,从而获得新生;学生W给孩子画上了超人的战衣和“金钟罩”,希望能为他隔离所有的伤害……虽然有些学生的绘画技巧并不是特别出色,但大家仍然被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充满爱与善的真挚情感所打动。
笔者从后现代艺术中汲取营养,实现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让学生从情感世界中探寻美术内涵,感知美术魅力,形成发散性思维,展现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现道德素养和美术素养的同步提高。
二、以情带技之“情境”
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灵活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打破思维定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绘画水平,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在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手绘学习笔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为老师画张去你家的地图”,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对“图表”相关知识(包括图表历史、应用领域、设计技巧等)进行具体教学,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图表设计。学生纷纷设计出个性化的图表。
三、以情带技之“情趣”
教师也可利用好玩有趣的主题,引导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给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并对他们的奇特想法给予肯定,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动力,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创造新颖的作品。
在校本课程“字体设计”中,学生L将“艺术”巧妙融进了一幅画中;学生X在设计中应用了旅行回忆中海岛的元素;学生ABC小组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男生组成,探讨用游戏元素设计作品……在美术创作中应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情趣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运用不同手法、角度表达作品蕴含的内在情趣与创作意义,启发学生通过自我发挥、自我创新,创造更新颖、更独特的作品。
四、结语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下把自身的情感、情趣融入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以“情”为依托,感知艺术的精妙,丰富学生的情感活动,发展其艺术感知能力,通过“以情带技”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使作品达到“以技传情”的效果。“情”与“技”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具有双重的艺术震撼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自身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2):229.
[2]石军.初中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6(28).
[3]唐思敏.淺谈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及意义[J].学周刊,2015(6):229.
作者简介:郑冬瑾(1988— ),女,浙江江山人,研究生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