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习作指导策略例谈

2017-10-25李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读写结合

李静

[摘 要]中年级学生是学习习作的初始阶段,教会学生习作方法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从“抓住重点,范文引路;单元入手,各有侧重;读写结合,尝试练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习作指导;范文引路;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93-01

在语文教学中,从中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相应的习作训练内容。此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在低年级写话的知识经验基础,但是,对于整篇作文的写作,学生还是感到比较为难的,经常会出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提升中年级习作水平的具体策略进行探析。

一、抓住重点,范文引路

课标中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方面的文章。中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对篇的认识还比较浅,经常会出现不知从何入手的情况。鉴于这点认识,教师要善于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围绕着训练重点,找出这方面的例文,然后,再指导学生依照范文的形式去模仿写作,以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石榴》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石榴颜色、味道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石榴,作为一种水果,这篇课文安排在中年级的第一学期,明显有着编者特别的用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就可以把《石榴》这篇文章作为范文,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想想作者主要抓住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并且采取了什么样的构段方式。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经过认真研读课文,明白了作者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形式和按照时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的,除此之外,作者还抓住了石榴的颜色、味道等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一来,抓住了习作指导的重点,范文引路,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单元入手,各有侧重

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來说,几乎每一个单元都有着本单元主题阅读内容,当然,相应的在每一个单元后面也都有对应主题的习作训练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用心阅读课文,以使学生真正掌握每一篇课文的文本特色与语言精华,从而使学生在朗读、感悟与交流活动中初步领略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习作水平。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时,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有以下几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类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针对这单元中的三篇课文在布局谋篇形式、修辞运用方面、构段方面等进行对比,以使学生明白即使同样是写景类的文章,其描写方法也是不同的。经过对比,学生们看到了《北大荒的秋天》是按照总分总的形式描写的,《西湖》一课中按照方位顺序以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而《拉萨的天空》则是通过映衬的手法来体现景物的特点的。通过这样对比,可以使学生初步领略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学生的迁移、仿写与运用。

三、读写结合,尝试练笔

在中年级习作指导方面,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捷径,也没有窍门,有的只是经常训练,经常练笔,才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从而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荷花》一课时,课文第二段主要描写了荷花的美丽样子,在描写白荷花时作者主要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描述。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给学生的习作奠定基础,笔者先鼓励学生把这段话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鼓励学生仿照这种写话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进行练笔训练。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以“公园里的菊花开了……”有学生以“果园里桃花开了”……展开练笔训练。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而且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写话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为习作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中年级习作指导方面,教师只有以文本教材为基础,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练笔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得到极大的培养与发展。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读写结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