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促进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
2017-10-25姜迅
姜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下师生互动生成的形式及其成效日益得到关注和欢迎。这种师生互动生成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达成知识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深度会更加深入。
【关键词】初中历史 师生互动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51-01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师生互動生成”新形式,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平时枯燥乏味的历史课程变得活跃生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强化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过程,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推行教学互动模式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探讨,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氛围明显得到提升。二是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并且培养了学生和他人进行协作的能力,以及运用唯物主义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深度理解把握。师生互动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发展,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洞察更加细致深刻。
二、优化关系,创设氛围
新课改背景下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历史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味道比较浓,要扭转这一局面,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互动生成,需要切实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师生观理念。我们需要历史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彰显作为课堂内容的发起者、引领者和总结者等身份,师生以平等的两个主体的朋友式身份进行探讨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自由、和谐、平等和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进行理论阐述。
三、分组合作研究,交流探讨
教师出示了思考题之后,接下来一项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采取分组讨论这一方式,关键在于集聚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受到启发,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中,笔者深入每一个小组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进行辩论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成果后,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汇报交流,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辩论,也可以指出其不足,通过集体的智慧完成目标任务。
四、设置问题情境,增强课堂互动
提问应该来说是最直接的课堂互动,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技能。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一般有复习式提问和启发式提问两类。教学者也可根据学生的活跃程度来提问问题,如果学生刚刚上完体育课没有特别活跃,可以提一些开放性有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可以问:“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广州巡抚是什么样的态度?又是如何应对的?如果你是广州巡抚你将如何应对侵略军?”似乎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其实也包含了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当学生若有所思的时候也可以加强互动,可以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相互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一组派一个代表说出每组的观点。这样有培养了学生的目标意识,有目的性的去讨论,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在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也要具有启发性,难易要适中。实在有学生没有理解提示的也应当改变一下问法,使得互动更容易更高效。
五、优化方案,灵活形式
课前充分备课、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及内容是一位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功课。尤其是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程备课阶段唯有将课程内容和师生互动生成的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后才能够让历史课堂丰富多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的多维度互动,能够让探讨问题更加深入,这样的历史课程才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促进高效生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等贴切实际的多样化互动形式营造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
总之,学好初中历史,可以增加文化底蕴,遇事有辩证观,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政治和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而学好初中历史的关键还在于教学者如何运用好课堂教学技能。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导入能力、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课堂教学的提问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媒体使用能力一定可以让初中历史教学又有来越高质量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学得充实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