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2017-10-25胡川华
胡川华
【摘要】个性化教学本身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行,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来,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活跃使用,然后才能超脱出文本的限制,通过沟通的形式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个体差异 尊重个性 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42-02
对于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方向,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也就证明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语文课堂上更应该注意这一点,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在说话和写作方面都提高其自由度,提高语文课堂的气氛和活力。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一、关于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说的当前新教学理念的一个要点,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旧有的语文教学方式以教师和教科书作为中心,针对这种慢速度和低效率的现状进行改革,就是当前新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的方向了。新课改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对等,教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和主动性进行尊重,例如思考和情感等,并且通过适当交流来极爱强互相了解,也便于教师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方便地发挥和施展其个性。而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也可以借由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来让语文这学科的本质和目的得到体现,引导学生发挥个性的同时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关于个性化教学的来历
个性化教学虽然是近年来才提出的理念,但是其实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而宋朝的苏轼和朱熹等等教育家乃至于现代的叶圣陶先生对于学生的个性也是尊重有加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重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个性色彩十分鲜明。孔子有几千名学生,而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也是个性十分突出,例如颜回好做学问,而子路鲁莽好勇。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对他们的思考结果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和积极的鼓励。而现在社会已经步入了现代,所以在这方面也不能落于古人之后。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认可并且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各自彰显其个性来。所以总结起来,个性化教学本身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时代,也应该焕发新的光彩,给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助力。
三、关于个性化教学的要点
就语文这个科目来说,其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提升一直是语文这一科目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中采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顾及,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可以更好地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了。
(一)首先把个性化体现在教师身上
总体上来说,和旧有的教学方式相比,新课标的提出,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知识面的广度还是知识水平的深度都是如此。新课标一方面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求教师在思想上有创新意识,对于课堂的熏陶渐染作用有所了解,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获得独一无二的教学体验。对语文教师来说,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已经十分紧迫了,所以应该对旧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保持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个性化也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
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所以学生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度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够首先走进文本,然后从文本走出来并且将其超越。上文已经提到,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阅读和协作,小面以这两点作为中心对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展开论述。
1.关于阅读环节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了,阅读是具有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虽然可以适当进行分析,但是不能够替代学生的思考。学生对于阅读的文本应该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加深感悟,才能够学有所得,获得一系列的启发,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所以以新课标作为背景让学生进行阅读,应该首先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来对待,在教学中以让学生个性解放,并且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主旨,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同时,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
旧有的阅读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自己对课文进行分析,给学生统一灌输正确的标准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发挥自身的个性,成为了一个消极的接受者。而阅读是一项让学生得到养分的活动,所以教师应该营造出一个和谐而宽松的教学环境,倡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和作者直接进行交流,只有让学生对文本读懂、读通,才能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体会其中的情感。
2.关于写作环节
其实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十分畏惧的内容,即便是教师也觉得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很大,旧有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束缚很大,学生写出的座位能打多是千篇一律的,并且严重缺乏创造力。写作本身是一种十分愉悦的精神活动,应该重视自己个性的表达,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新的课程改革鼓励学生用作文来把自己心中的世界完全描绘出来,所以具体说来,针对写作方面的个性化教学,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1)积累个性化
积累写作素材,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唯一途径。现在很多学生惰性大,不读书积累,不观察生活积累,只能闭门造车写出苍白无力的作文。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也就是说要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就要让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吸取其精华。
(2)抒发真感情
唯有说真话、抒发真情才能感动读者。学生要学会拥有个性化的情感,用满腔的热情关爱生活,用细腻的文笔描绘生活。中学生要在作文中做到抒真情,就必须对生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是现在的学生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不高尚;不愿流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不深刻;不愿用自己的語言,惟恐它不成熟。
(3)写作自由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属于自己的作文,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抒发最动情的感受。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写作时,教师要做到少限制,多引导,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作文、个性化构思、个性化评价,使每个学生个个愿写、会写、乐写,写出一篇篇个性化的习作。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教育理念也在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变动之中,个性化教学在以后会越来越被重视,所以语文教师也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了解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发扬,让学生在拥有个性的同时,也能够拥有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龙.有效性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3)
[2]李桂梅.关于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邹士久.布置网络作业,优化作业质量——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布置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