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5郑广波
郑广波
【摘要】随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在大家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价值观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价值观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有效的让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也可以促使初中生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知,并最终达到历史课程教学的效果。而在目前的初中历史价值观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家的需要,不能有效的满足学生对历史了解的渴望。价值观教育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说明,初中历史教育依然没有很好的符合潮流,因而必须更好的对此进行改革。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36-02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初中生的发展和成长,提升大家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而在一些具体的初中生历史教学活动中,这些过程往往在课堂有很好的借鉴。为寻适宜初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方法只需要在实际中不断探索就可以,而这又对整个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而在初中生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和渗透是一种历史必然的要求,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一般来说,这也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更高更多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符合我国目前初中历史教育事业现状的。笔者通过实际和探究,掌握了一些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找出了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有效措施。
一、因材施教法—从学生视角渗透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构建一种模式,并在这个模式下实施更加积极的措施和办法,可以有效的引导大家进行价值观的探讨,并逐步的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大家的个性化差异需要,也可以有效的为大家提供多种参考,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进行价值观教育渗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法往往是基于一个个体系统的措施,其是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不同人的学生方法和学習习惯来进行教育,在有效的把握大家的整体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方法和观念,引导大家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价值观教育渗透,通过因材施教法,有助于更好的依据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不一样的价值观教育活动,而使得学生在接受历史事实和知识上更加的积极,从而不断的增强大家的历史责任感,也有效的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成绩和办法。
在采用因材施教法进行初中生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渗透时,首先要将不同的学生群体按照其不同的学习兴趣度进行类别的划分。而后,依据不同类别的初中生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观教育渗透。
二、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价值观教育渗透
要想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价值观教育渗透的良好效果,就要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渗透。要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价值观教育渗透。唯有将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木要求相结合,才能够促使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教育渗透达到有效的效果,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首先从初中历史教师的角度入手,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人文价值观,其次是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教育渗透。
1.提高历史教师的人文价值观
人文价值观是历史老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思想理念,通过有效的价值观引导,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极大的增强大家的人文使命感,有效的引导大家对历史形成独特的价值认识。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以自身素养引导学生。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自身人文价值观的重要性。
2.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价值观教育
进一步的在整个课堂教育中融入人文价值观教育,有利于用培养大家更好的历史兴趣,也可以实现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人文教育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对整个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人文价值观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初中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这也是提升初中历史学习成绩有效策略和有效方式。同时,也能够促学在整个初中历史课程学习中,通过这些价值观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总而言之,通过科学的人文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能极大的提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价值观教育渗透逐步具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束鹏芳.初中历史:有效达成价值观目标的重要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4(6):44-46.
[2]李峰.教学中的史料运用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苏州大学,2014,6(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