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训练,研制适切教学内容
2017-10-25杜慰
杜慰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用理念的支撑下,就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本的具体特点,研制出适合学生感知与练习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充分发挥教材文本“范例”的典型价值。提出要整體感知,洞察严谨的表达构思;对比整合,探寻独到的表达形式;实践模仿,练习对比的语用训练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整体感知;探寻形式;练习表达;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79-01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文艺性的笔触、丰富的资料展现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以及21世纪对人类的帮助,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在语用理念的支撑下,这篇课文应该研制出怎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生长呢?笔者紧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设置了如下教学板块。
一、整体感知,洞察严谨的表达构思
进入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再拘泥于文本词语、语句等细微的层面,而应该将聚焦在文本的整体性视角中,引领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表达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进行深入体悟,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伊始,教师借助预习检查的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从整体视角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到文章的整体构思:引出下文,关系密切;详细分述,阐明作用;总结全文,保护珍惜。教师没有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感知的层面中,而是引导学生紧扣“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作者要想表达“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个核心主题,所设置的这些内容有着怎样的作用?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纷纷将关注力聚焦在核心主题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上:借助“引出下文,关系密切”,表现海洋作为21世纪人类希望的必要性;借助“详细分述,阐明作用”,体现海洋含有的丰富宝藏,以及其作为人类希望的充实性;借助“总结全文,保护珍惜”,说明了保护海洋的急迫性。
本案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内容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洞察了作者构思与选材的智慧。
二、对比整合,探寻独到的表达形式
语用理念的践行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要引领学生充分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感知作者的写作策略。因此,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将关注力聚焦在探寻文章独到的表现形式上。
鉴于此,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并以对比联系的视角关注作者在构建语段中的共同点。学生在深入品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三个段落都在开头描写了现在地球资源的缺乏,然后笔锋一转,再描写海洋能够利用它丰厚的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教学至此,教师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向理性深处迈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这种构思对表现“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这一主题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学生在深入思考、积极交流中发现:作者正是借助地球、海洋前后状态的对比,着力描写了海洋能达成而地球则无法承载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展现了海洋的确是21世纪的希望。
这一板块中,教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起点,将教学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并以“作者为什么如此设置”为抓手,深入洞察作者的创作智慧,促进了学生核心表达素养的提升。
三、实践模仿,练习对比的表达策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这就决定了语用能力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品味感知等吸收性层面中,而应该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平台,设置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仿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在学习中的体悟所得运用到练笔实践中去。
因此,在教学此文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第8自然段中略写的“解决水荒”“拓展生存空间”两个内容为表达素材,组织学生模仿作者所运用的构段方式,对原本略写的内容进行详写补充,使得第8自然段与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一样,形成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
在这样的练笔实践中,教师的设置可谓巧妙:首先,练笔的内容取自于文本内容之中,教师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文本中略写的内容展开练笔,契合了文本的表达主题,更促进了学生的深入理解,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其次,教师注重了学生内在意识中由读到写思维断层的链接,为学生的实践练笔扫清了障碍,提升了练笔的整体性效益。
阅读教学在语用理念的支撑下,就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本的具体特点,研制出适合学生感知与练习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充分发挥教材文本“范例”的典型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提升。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