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思考

2017-10-25彭恋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彭恋婷

【摘要】依法治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法执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以教育法治理念为出发点,依据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依法执教的意义,进而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 依法治教 依法执教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31-02

一、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存在的问题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和规模在逐年壮大,但学生的素质却明显逐年下滑。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习惯较差、目标不明确。面对这样的学生,无疑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不强,面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学习时,往往采用粗暴的处理方式:罚站、罚抄、逐出教室等等。

2.对学生采用语言暴力,侮辱学生人格

当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不高。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是考不上大学的“差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面对一些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时,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引导教育对象,往往先入为主给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针对学生的错误贬低、讽刺、挖苦、嘲笑学生,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

3.侵犯学生的隐私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在管理工作中侵犯学生隐私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老师趁学生不在寝室时以检查为名私自翻查学生私人物品,有的老师未经学生允许擅自公开学生的恋爱情况,有的老师在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中公布学生的家庭不幸状况,诸如此类的情况不一而足。教师在管理工作中打着关爱学生的名义行侵犯学生隐私之实的行为,是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误区。

二、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提升途径

1.全面提高教师的法治意识

首先,应从高职教师的岗前培训环节抓起,把高职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纳入培训计划;其次,把教育法规课程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使法治教育贯穿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时时提醒教师知法守法;再次,学校定期开展普法专题活动,就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促进教师的自省;最后,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力度,使得依法执教的观念深入人心。

2.建立健全依法执教的管理机制

要使依法执教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根据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学校的法治章程和制度,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力度;其次,把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再次,健全依法执教的问责机制,对于教师从教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格的处罚,由此警醒广大教师,进而促进教师自觉依法执教;最后,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通过学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不断完善教师的执教行为,切实加强教师的依法执教能力。

3.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依法执教的具体实践者,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状态都制约着依法执教的实施。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是影响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因素。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助于教师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必然也促进了教师自觉依法执教。因此,学校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起严格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从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以及工作热情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反思,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教师依法执教的又一因素。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教师保持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源泉,有助于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稳定教师的情绪,从而保障依法执教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涉及面广,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关心教师的生活状况,使教师能安心工作;学校要加强尊师教育,教育学生热爱老师,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同时,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师德的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自身应注重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拓宽心胸,学会放松,遇到问题要及时调适。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性、技术性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但其历史弊端显然阻碍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依法治教的步伐。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力量,应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普法,为学校的法治化建设贡献力量,推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云.教师法治觀念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5,5:234-2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