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语言实践,历练语用能力

2017-10-25徐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黄山词语想象

徐颖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思维互逆的过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读写交融的结合点上,引领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强化文本的读写结合,为学生语用训练奠定基础。以《黄山奇松》一文的学习为范本,提出借助复习词语,丰富语言积淀;紧扣关键词语,丰富体悟效益;品鉴语言特色,实践写作方法,从而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丰富积淀;品鉴语言;丰富效益;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75-01

2011版《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将阅读教学的重心聚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上,强化凸显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语用实践能力的发展。笔者即以《黄山奇松》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借助复习词语,丰富语言积淀

这篇课文以描写黄山上的奇松为主要内容,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炼,尤其是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成为本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因此,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借助这一独特的文本语言现象进行语用训练,引领学生从整体把握的视角进行语用能力培养。

教师先借助听写的方式提炼出课文描写松树的四字词语:饱经风霜、生机勃勃、潇洒挺秀、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诵读这些词语,并适当想象词语所展现出来的情境。紧接着,教师再引领学生运用其中的词语来描述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引领学生通过听写词语、读词想象、说话表达等方式整体感知了文本内容,体悟了黄山奇松的特点,强化了对词语质感的触摸,促进了学生对词语之感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正可谓一箭三雕。

二、紧扣关键词语,丰富体悟效益

文本中往往有一些词语看似简单,却承载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这些词语反复揣摩,从不同的侧面和维度对这些词语形成深入地感知与体悟,开掘其在表达中形成的深刻意蕴。

如课文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师先引领学生运用拆字组合的方式理解“饱”有充分之意,“经”含有经历之意,再要求学生运用语言组合的方式感知整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但仅仅如此,仍不能真正把握这个词语在本文语境中所承载的价值。教师再引领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想象表达:黄山上的这棵迎客松可能会遭遇怎样的磨难呢?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想象。至此,教师引领学生在想象体验中对文本语境下的“饱经风霜”一词有了深入感知,但教师并没有就此鸣金收兵,而是将这一词语的适用范围向现实生活推广,让学生意识到“饱经风霜”不仅可以形容事物,同时也可以形容具体的人物。很多学生纷纷想到了课文中的谈迁饱经风霜,用几十年的心血完成了新《国榷》;爷爷从旧社会走来,生活可以说是饱经风霜……

本案例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语境和生活实际等两个不同的情境,引领学生对“饱经风霜”这一词语进行了深入感知,让学生经历了走进文本深入品味,再走出文本链接生活的来回,强化了词语的运用和思维的训练。由此一来,学生才能对黄山松之“奇”形成深刻认知。

三、品鉴语言特色,实践写作方法

对黄山松树的描写,作者不仅仅局限在自己肉眼的观察范围,更积极调动了自己的内在意识和联想动力,进行了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将三大名松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材范例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品悟文本写法的过程中训练自身的表达能力呢?

如在教学迎客松“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观影宾客的到来”这句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细读语句,相机辨析:哪些是作者所看到的?哪些又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在明晰内容之后,教师采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尝试对比:假如将作者想象的部分删除,你们再细读一下,并与原文进行对比,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紧扣原句中“热情地欢迎”“伸出手臂”“好客的主人”等词语来感知文本语言的准确、形象。随后,教师则趁热打铁,为学生拓展补充黄山其他名松的图片,学生在深入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运用观察实写与联想虚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语言实践练笔。

如此练笔,不仅契合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遵循了语文学习之道,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语言实践平台,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思维互逆的过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读写交融的结合点上,引领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强化文本的读写结合,为学生语用训练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山词语想象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快乐的想象
黄山日落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黄山冬之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