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学
2017-10-25赵文美
赵文美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基本原则。而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其中包括心理教育工作。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初始时期,这一阶段对其之后的知识学习和人格养成具有基础而又深远的影响。故此,除了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传递外,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必要的积极心理学。
关键词:小学阶段 心理教育 引导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是整个国民教育能否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对人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接受知识,并且可塑性极高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面对周围事物的变化都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尤其是随着时代进步,外界对学生心理生长环境的影响程度愈发深刻,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渗透积极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能提前防治心理疾病。所谓积极心理学,即是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作为实证基础来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而对小学生们的教育中渗透进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是为了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采集、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在预防和发展中促进学生心理成长。[1]
一、丰富拓展心理教育的渠道
学习管理者应当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也应当在学习教育中渗透进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因素。同时,管理者在落实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将实施办法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也需要适时、适当地丰富和拓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渠道。也只有开发出多样的教育途径,全方面、多方位地进行教育疏导,才能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维护,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心理疾病,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个体、未来、生活等有更好的认识和规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起坚定的人生信念,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2]
比如,有的学校为增强学生对未来和工作的了解,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努力纠正自身不良习惯,完善自我,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课的活动,进行生涯教育的校本课程授课;同时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工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还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工作和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关于未来、工作以及责任心的心理教育。
二、教師加强心理教育素质建设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渗透工作,就需要教师或辅导人员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或解决的服务。当前环境下,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学校心理教师来担任,而且出现了人员储备不充足;教师专业度不高等情况。而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就规范着每一位参与这一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学校也需要加强对班主任教师或学习心理教师的心理教育建设工作,使各位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服务。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班主任教师或者心理咨询教师开展研讨会,将班级内出现的学生心理现象及问题进行归纳,集思广益思考出最佳的解决引导办法;可以通过教师进行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个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和品性的能力;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进修,了解最前沿的儿童心理研究,学习其他校区开展多样化教育的途径。[3]
三、创造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
教育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而必须承认的是,这两类群体都是有思想且有感情的活动个体。教师在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活动时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授受的关系,从根本上实现由“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向师生平等交流关系的转变,消除师生关系间紧张的氛围。在进行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放下架子,能主动、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问题,同时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帮助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心理观念。[4]
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可以渗透在班会之中,而班会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要求进行适当地调整。在班会中,教师不应一味地教育学生,而可以尝试去倾听学生所想,与学生共同维护班级内部和谐的气氛。
四、学校与家庭、社会多方合作
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真正走入客观世界。然而陪伴学生一同实现这些目标不能仅靠学校,积极的外部关系,如家庭、社会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均给孩子带来莫大的支撑和影响。故此,学校需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的合作,也就是除了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还要充分加深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其他积极力量,使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的大环境,而并非仅仅在学校的小环境范围内进行。
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就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联系,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还可以将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告知家长,让家长协同学校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教育环境和机会,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结语
小学生如果在心理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则会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对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做出贡献;而如果学生心理出现一定问题,且未得到妥善解决和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良好人格的形成,甚至给家庭、社会造成麻烦和困扰。作为教师,都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实现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焦丽梅.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以锦州市区小学为例[J]. 船舶职业教育,2016,4(06):14-17.
[2]周莉琼.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心育行动探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6,(02):45-47.
[3]袁榕蔓. 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J]. 校园心理,2015,13(05):346-347.
[4]钟志农.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心育活动课的基本架构[J]. 思想理论教育,2011,(1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