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17-10-25丁雪婷
丁雪婷
【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教师职业共同目标,从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精神意识基础上来形成专业认同。独立学院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从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来打破师资结构瓶颈难题,构建多元化、特色化、协作化教师队伍,来提升独立学院的教育合力,达到人力资源共享、促进内外信息沟通的目的,增强院校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师专业发展 共同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11-01
独立学院作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历经十多年发展中,规模和教育实力取得较大成效。从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及师资构成实际来看,尽管独立学院总体师资力量显著提升,但与公办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独立学院要积极发挥自主办学的灵活性,着重突出教师专业特长优势,来打造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独立学院师资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
一、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忽视个人专业发展
一方面,年轻教师因课时多,工作量大而无暇顾及和学习学科知识,因教学经验不足,难以从学科特色教育上,长远规划学科教育;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在教学经费、教育资源方面还落后于公办院校,很多新教师面对教学资源匮乏实际,无法有效的深化教学,学校也忽视或难以提供培训资金,使得新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学习型教师氛围难以形成。
(2)缺失教学科研团队
从独立学院师资团队建设来看,尽管一些独立学院也建立学科师资团队,但多处于应付状态,无法发挥各成员的学科专业优势,导致教师团队教学效力不明显。一些教师团队中的成员以个体教学、研究为主,缺乏组织协同性,学科关联性,学科带头人未能从研究方向、研究资源上进行有效整合,导致自发教研,管理缺位。
(3)学术氛围不够
独立学院在学科科研项目申请及批准方面,相对偏少,在没有学科带头人有效管理和引导下,科研积极性不够,年轻教师缺乏项目管理及科研经验,使得科研氛围不浓。再者,独立学院尽管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但多是听而难以深入探讨,使得科研工作停滞不前,也未能形成研究方向。
(4)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受到独立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环境的制约,很多年轻教师缺乏应有的克难攻关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主动性不强,对知识更新缺乏动力,难以提升自我学科职业素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对策
(1)多元化专业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开展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要从构建多元化专业继续教育体系中,立足专业知识、教育资源,来细化继续教育方向。比如结合当前网络化继续教育平台,以在线学习、热门课程、专业技术为关键点,来优化教师专业继续学习发展目标,鼓励和资助教师参与专业课题、专业知识的进修,引导教师从学术科研活动、项目开发,以及企业带薪挂职锻炼中来提升自我专业素能。
(2)深化教学实践与专业协同发展
打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要不断拓宽教师学习范围,增强专业师资互动与交流,特别是从教学实践、科研技能等方面,促进教师个体情感性和社会性素养的提升。利用专业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将最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来打造符合自身学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以新技术、新成果来突显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行业协同发展的优势。
(3)构建教学、科研团队
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要从教师团队建设中,从教学、科研中来协同作战,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各成员优势互补,以教促研,研学并进,增强教师参与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发挥教师的独创性,挖掘教师的专业潜能。
(4)培育“三层级”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在办学特色及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学科优势,师资群体心理和专业特点,从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及产学研协同发展上,构建以专业师资为核心层、骨干专职教师为稳定层,高素质的兼职师资为外围层的三级师资资源流动体系,来弥补本校师资结构缺陷。
(5)打造特色学习型教师组织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打造学习型教师组织,以开放的、动态的管理理念,以学习为中心,来促进教师成员间协同与合作。比如从制度上组建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以管理和支出教师教育为根本的多元化、自主性学习模式,以绩效为手段,以竞争为契机来增强教师的学习意愿,促进特色学习型教师队伍发展。
三、结语
独立学院在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中,要系统、全面、统筹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以高度柔性、符合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来逐步提升教师的学习意识,推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