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

2017-10-25计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低年级兴趣

计江

[摘 要]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必须重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中,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朗读教学;低年级;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30-02

朗读,是指声音清楚、响亮地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朗读能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朗读,不仅能比单纯的讲解分析更让人体察入微,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熏陶学生情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不仅是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基本目标,更是衡量一节语文课完成任务的标准。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从古代的孔夫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语文教学都是从认真朗读课文开始的。在朗读中,学生能体会文意,感受作者的情感,引发对文章的思考。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训练语感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朗读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语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的正确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就更别说读得有感情了。那该如何来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朗读呢?

一、激发兴趣

指导低年级孩子朗读,首先要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只有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他们才会积极投入朗读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学生不容易读好狐狸谄媚的句子。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反映狐狸的脸部表情——眼睛笑成了一条线,嘴角上翘,发出尖细的声音等,让学生觉得读好它的话是很有趣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了。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因文而异,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经常开展 “故事大王”“儿歌朗读”比赛,评出 “故事大王”“最佳朗读者”等。在教学中,我就坚持每天一次的朗诵比赛活动。我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内容,让他们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这样,学生的積极性提高了,也有了兴趣,不仅朗读者受益,听者也得到美的享受,全班形成朗读的热烈氛围。

二、理解内容

朱熹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见,朱熹倡导朗读必须做到 “口诵心惟”。什么是“心维”?简单地说,就是用心来理解内容,这才是朗诵的关键。而想要“心维”就必须先理解文字内容,为朗读扫除障碍,这是基础。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知道了文章写了什么,这样为下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作好铺垫。这一点在朗读古诗时尤为重要。如,教学《登鹳雀楼》一课,对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只知道有太阳、山。到底该如何读呢?学生并不清楚。有些学生索性和“黄河入海流”一样,读得气势磅礴,显然不符合诗意。通过讲解,学生知道“白日依山尽”是指已经傍晚了,太阳沿着远山慢慢下沉。面对这样的景象,自然要读得缓慢、宁静。可见,理解内容对朗读多么重要。

三、结合生活经验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与理解后,为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教师应对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进行朗读指导,这是非常必要的。朗读指导离不开朗读技巧的训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朗读技巧的传授,如停顿、重音和语调等。在指导时,如果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那么指导会更加直观、具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鹰学飞》一文的最后一句:“小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如何来读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指导:“小鹰此时就像大家在体育课上跑步比赛之后的情况。跑完步时,大家一定是气喘吁吁。此时,说话就会喘着粗气。因此,此时的小鹰边喘气边说话。谁想来试试?”通过这样的指导,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朗读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接受,能进一步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鼓励练习

在阅读的教学中,除了适时地指导之外,还要多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特别是低年级。朗读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要从教学目的出发,运用多样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学会朗读。

(一)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比较适合用于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它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狼是凶神恶煞的、蛮横不讲理的,因此语气就很凶恶;而小羊却是温和善良的,语气也应较为柔弱。这种角色个性就非常适合用分角色来朗读。

(二)赛读

赛读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感受朗读的乐趣。赛读既可以在单个学生间进行,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男女生之间进行。在赛读中,学生能感受朗读的乐趣。

(三)配乐朗读

朗读优美的诗歌或是写景散文,可通过配乐来创设美好的情境,使读者入情入境。配乐朗读,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范读

教师范读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成功的范读不仅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朗读的艺术,而且能让学生学习教师朗读的技巧,帮助学生正音,并明确词义和感情色彩。在低年级,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还能够起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作用。

读是感悟的前提,读是理解的过程,读更是写作的基础。朗读并不是简单的读,而是眼、耳、口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口诵心惟的过程。这种朗读只有经常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低年级兴趣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