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注重“三C”实施注视“四多”

2017-10-25许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措施设计

许萍

[摘 要]“三C”即关爱、关切和关联。用3C理论指导童话群文阅读实践,既要基于教材,更要宽于教材,引领学生从多个维度走进童话群文阅读,体会童话故事结构的多次反复,对同一作者产生多重感叹,理解一个角色可以有多种思路等。这样,使学生在阅读中比较着、思考着、成长着,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关键词]群文阅讀;中段童话;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17-03

美国教育家马丁认为,学生需要的基础学力,已经从传统的“3R”(读Read、写Write、算Reckon)转变到“3C”(关爱Care、关切Concern、关联Connection)。而“3C”恰恰和语文学习中的群文阅读有着相当的契合度。根据教学实际,我们以“3C”理论为指导进行群文阅读实践。本次实践以人教版中段教材中的童话文本为依托进行童话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童话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会多角度阅读作品,发展多种阅读能力。

一、设计背景

本次探究性实践设计注重“3C”,依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既基于教材又宽于教材。

(一)以“3C”为核心

“3C”是指关爱、关切、关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关爱,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学会关切,关切同伴、关切社会、关切世界;学会关联,关联新旧知识、关联知识与生活、关联现在与未来。本次教学实践以“3C”为设计的核心理念。文本选择上,我们选了《七颗钻石》《去年的树》《小狐狸买手套》《巨人的花园》等。这些都是充满关爱、关切的文本,学生能感受其中的温情。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同时关联几个文本,让学生学会求同辨异,体验阅读的乐趣。

(二)以学生特点为依据

小学中段学生正处在爱读故事的阶段,童话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研究表明,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如表所示,小学中段是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阶段。

周作人曾在《童话略论》一文中提到:“凡童话适用,以幼儿期为最,计自三岁至十岁止,其时小儿最富空想,童话内容正与相合,用以长养其想象,使即于繁富,感受之力亦渐敏疾,为后日问学之基。”中段儿童正好是十岁左右,他们处在“最富空想”的时期,因此也是最适合童话教学的时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说明,三年级学生要开始学习默读、略读。群文阅读正好能促进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让他们学会阅读。

(三)以语文教材为依托

人教版语文中段教材选编了多篇童话。其中,第七册第五单元有典型的反复式童话——《七颗钻石》,第八册的第三单元是童话主题单元。虽然这样,但总的来说,教材中的童话数量还是有限的。因此,童话群文阅读要基于教材,更要宽于教材,扩大学生阅读童话的量。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维度出发,搜集相应的童话故事素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升华,以匹配整体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基于教材,就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既能高效完成教材的教学,又开展了群文阅读;而宽于教材,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实施措施

在“3C”理念指导下,展开童话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要逐步渗透,做好前期铺垫。

马扎诺在学习维度模式“态度与感受”这一维度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能力和资源完成任务。群文阅读在阅读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做好铺垫,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速度跟不上,从而失去信心。因此,除了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外,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默读的同时,逐步学会速读。这样,既打开学生接触优秀作品的窗口,又锻炼了学生默读、跳读、浏览的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为群文阅读打下基础。

另外,学习是需要环境的。中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在教学第八册童话单元之前,让学生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设计,主题为“我们的童话教室”。这样,为童话群文教学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对童话群文阅读有了主动的要求,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适度拓展文本,找准切入口,引领学生从多个维度走进童话群文阅读之旅,变“四个一”为“四个多”。

(一)一种结构——多次反复

反复式结构是童话故事常见的结构方式。人教版第七册的《七颗钻石》正是这样一种结构。然而,单篇文章的阅读要让学生发现、了解并掌握这种反复式结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借助群文阅读,就像给了学生一把梯子,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童话的这种结构方式。

反复式结构的童话故事有很多。由于是第一次进行群文阅读,教师要尽量降低难度,使学生能感受到群文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以人教版第六册中的《七颗钻石》为基础,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金鱼和渔夫的故事》等。课堂上,首先,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引导他们试着发现故事的相同之处,锻炼学生的求同能力;接着,引导他们比较,发现类似情节的多次出现,初步感知反复式结构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回忆自己阅读过的反复式结构的童话故事,深化学生对反复式结构童话故事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画一画童话故事结构图,将反复式结构这个概念具象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掌握了童话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具有反复式结构的绘本故事,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进行猜测式阅读,从而不断地深入文本。如,将《啊呜》《笨拙的大钳子》《太吵了》《月亮的味道》等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由于有了前期建立的反复式结构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根据反复式结构来猜测故事的发展变化。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结局的意想不到,从而领略到“变变变,一直变,突然变”的文本魅力,学会运用这样的结构方式。endprint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种结构方式的掌握,教师让学生用反复式结构写童话故事。同时,将学生写的优秀的童话故事在教室里的“群文阅读小能手”专栏里展出,让学生有成就感,享受童话群文阅读带来的快乐。

(二)一位作家——多重感叹

人教版第八册安排了童话主题单元。其中,《去年的树》与学生以往读到的童话故事有所不同。它没有完美的结局,充满感伤。因此,学生对作者新美南吉产生了兴趣。这正是童话群文阅读的绝好时机!这时,教师把《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和《去年的树》引入课堂。群文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新美南吉其人。学生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再读他的作品,对他的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除了感叹他的才华、感慨他的早逝外,也了解到“文字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的道理。在短暂的30年生命轨迹中,新美南吉承受了太多失去的伤痛——幼年丧母、患病、失恋、失业。因为新美南吉的人生中的“失去”,所以他的作品中就常有“失去”的情节。比如,《去年的树》中鸟失去了树,《狐狸阿权》中兵十失去了母亲等。由于他性格的孤独,再加上体弱和疾病,使得他始终对人不信任,始终认为自己不幸的命运都是由大人的不近情理造成的。因此,《小狐狸买手套》所体现的正是人类对狐狸的不信任,对异类的排斥。在文章中,狐狸妈妈对小狐狸倾注了全部的爱。而母爱正是新美南吉渴望却不可得到的,是新美南吉心中一个美好的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新美南吉童话故事集》。六本故事集在班里快速传阅,使学生更广泛地阅读新美南吉的作品,领略到了新美南吉童话故事特有的魅力,并在其中找寻作者的影子。阅读中,学生发现新美南吉除了伤感的故事外,也有幽默快乐的作品,比如《花木村和盗贼们》。因为,这个创作时期,作者的生活已经逐渐安定,所以作品里也不再有那么多悲伤。

对新美南吉童话故事的群文阅读,使学生在多重感叹中,掌握了一种新的阅读视角——了解作者,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解读童话故事,感受其中的美妙。

(三)一个角色——多种思路

读新美南吉的作品,学生很快发现,他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是狐狸。于是,我们又开展了以狐狸为主角的童话群文阅读。课前,教师先请学生收集以狐狸为主角的中外童话故事,进行前期准备;接着,让学生阅读所收集的故事,小组内、班级里交换阅读;然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这些故事里的狐狸是怎样的?请大家写下狐狸的不同性格,借助韦恩图分析其中的异同。”随后,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狐狸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我国作者笔下的狐狸多狡猾诡异,而新美南吉笔下的狐狸性格鲜明、情感丰富;最后,全班共读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观看影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在看和听的双重刺激之下,学生接受关于狐狸这一角色的信息。在影片有趣的配乐和个性的画风之间,我们欣赏到另一种风格的狐狸——才华横溢、怀揣梦想。这样的群文阅读,包括影视媒体的阅读后,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不再拘泥于固有的角色,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学生创作自己的以“狐狸”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他们结合假日小队活动,分小队进行以狐狸为主角的童话剧的表演和拍摄。这样,使他们对童话的理解、体悟更进一步。

无论是创作文本还是表演故事,都无形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一个故事——多个版本

人教版第八册的童话单元选编了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王尔德和新美南吉的作品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新美南吉有着伤感的浪漫,而王尔德是唯美的浪漫。可能是由于篇幅的缘故,教材对王尔德的原作进行了删改。在群文阅读时,给学生出示《巨人的花园》的原作,让他们把原文和课文拿来一起比较阅读,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学时,教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将原文和课文进行对比,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1.文章语言对比。阅读后,教师请学生谈谈更喜欢课文还是原作,并说说具体原因。在比较中,学生关注了原文对细节的描写、對环境的描写多么精妙,这是单从课文阅读中不容易发现的。课文中对于四季的描写仅是一句话:“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而原文的描写非常细致,时时处处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花园的美丽和神奇。

2.情节设计对比。阅读原文,学生发现原作有这样一段描写:“巨人去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在妖怪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便决定回自己的城堡。”这一情节使故事更完整,并且这个情节本身也很有趣。原文中还写到雪、霜的乐不可支,北风的应邀而至,冰雹的不停敲打等。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读起来感到特别有趣,体会到童话的巨大魅力。

3.人物语言对比。学生发现课文呈现的是一个粗鲁的巨人,他总是把“滚”挂在嘴边。实际上,王尔德并无意于塑造这样一个巨人。原文中的巨人除了怒吼“你们来这儿干什么?”外,并没有什么无礼之处。

4.文本题目对比。通过比较课文题目《巨人的花园》和原文的题目《自私的巨人》,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文章围绕巨人来写,《自私的巨人》更合适;有的学生则持不同的意见,认为巨人也是冷漠的,不能简单地说是自私,因此原作题目也不好。

在不同版本的对比中,学生比较着、思考着,学会了全面地看问题,不再迷信教材。这样的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童话群文阅读中,学生学着发现,学着思辨。这样,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有文化的积淀、精神的提升,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措施设计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