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长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2017-10-25李伟忠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设计

李伟忠

[摘 要]“长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对“短作业”的有效补充,能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主题、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质疑问难来设计长作业。同时,在设计时要注意凸显学科特色、符合年段要求、注重过程评价,这样才能发挥长作业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单元主题;文本内容;长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15-02

何谓“长作业”?它是与传统的当日完成或隔日完成的“短作业”相对而言的,是指需要较长时间(一周或数周)才能完成的作业。“长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对“短作业”的有效补充,能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长作业”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长作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将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作业内容从书本拓展到课外,作业形式不是机械、乏味的简单识记,而是生动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多彩活动,更能让学生接受和喜爱。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长作业”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是一种发现式学习。教师针对学习中生成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书本、超越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去搜集资料和数据,疏通障碍、形成解释、获得答案。“长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寻、主动思考、积极建构的过程。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语文学习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厚积薄发”。“长作业”注重日常积累和学会学习,通过多样化的作业活动使得书本知识更好地转变为学生的个人知识,将教育的“锚”从原本的海平面深入到海底,力求促使学生更多地对除书本知识以外的知识体系进行掌握。

(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长作业”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书本知识等方面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勇于探究,不畏困难,积极实践,能自觉、有效地获取、使用信息,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二、“长作业”的设计

(一)根据单元主题设计

许多版本的教材都是按照主题来组织单元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是思念、赞美故乡的主题,表达了浓浓的家乡情结。在学习这组文章之后,可以设计题为《我的家乡美》的为期6周的“长作业”。通过了解家乡、介绍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第一周的准备阶段,围绕“家乡美”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讨论:“对家乡的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确定可研究的活动专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风俗民情类,如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二是名人轶事类,如人物故事、镇(村)名由来等;三是自然风光类,如石板老街、渔港新貌等;四是特产美味类。然后,各小组完成作业计划,确定具体的作业内容和大致的作业过程。譬如,第一小组(风俗民情类)实践活动计划安排以下活动。一是到实地考察,到图书馆、网络去收集有关资料;二是填写作业记录表,运用摘录要点的形式进行信息转载;三是采访家长及附近老人,了解民俗;四是资料汇总;五是商讨小组汇报提纲,推荐一人参加全班交流。

“长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成如下的《我的家乡美》作业记录表:

最后,全班进行作业成果的汇报交流。汇报的主要内容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赞家乡美景:贴一贴——家乡美景图片展,比一比——我当出色小导游;二是颂家乡人物:夸家乡名人,说民间故事;三是品家乡特产:看一看——家乡特产包装美,尝一尝——家乡特产好味道,说一说——家乡特产广告会;四是风俗民情:介绍风土人情,畅谈作业感受;五选取优秀作品编成《我的家乡美——优秀“长作业”专辑》。

(二)根据文本内容设计

在学习了一篇课文之后,我们可从文本内容和表达方式入手,寻找拓展的训练点,设计出有价值的“长作业”。这是对文本学习最为有效的巩固。

例如,学习了《三顾茅庐》,学生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他们又提出许多问题:“诸葛亮是如何辅佐刘备的呢?‘草船借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三国演义》中一共有多少个著名人物?……”针对学生的这些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计为期三个月的“长作业”——《走进“三国”》。由此掀起经典阅读的高潮,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学生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学生可以关注“三国”中某一个人物,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如曹操的身世之谜、关羽的性格特点;可以收集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歇后语,如一身是胆(赵云)、望梅止渴(曹操)、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可以研究“三国”中的作战计谋;还可以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配音。

例如,学习了《刷子李》,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方式:起初,学徒曹小三對师傅的本领只是半信半疑;看到师傅“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墙面“天衣无缝”便相信师傅,心生赞叹;当他看到师傅身上的一个白点的时候,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情绪马上跌落下来;最后明白那“白点”其实是抽烟时烫出的小洞,曹小三对师傅又一次升腾出敬佩之情。为强化和落实这样的表达,教师可设计一次“长作业”:“(1)课外阅读《泥人张》《快手刘》《好嘴杨巴》《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文章,进一步体会一波三折的表达魅力;(2)观看电影《碟中谍》,体会情节的跌宕起伏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3)习作训练,编写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endprint

(三)根据质疑问难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一首古诗《咏柳》。当读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有学生质疑:“唐朝就有剪刀了吗?”教师一时也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于是,教师设计了一次探究性的“長作业”——《剪刀的故事》。一周后,学生进行了作业成果展示。

1.剪刀的历史。

据考古资料记载,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刀了。在孔翁坡神殿内的墙上刻画有剪刀和一些医学用具。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剪刀是由埃及人在外科手术中率先采用的工具。但上述剪刀并非是现在使用的交叉型样式。考古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认为,在公元1世纪出现交叉型剪刀。在公元5世纪,西班牙塞维尔的埃斯多曾描述过裁缝及理发师将这种剪刀作为主要工具。

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目前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剪刀传入了日本,并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

2.“剪”的字理。

三、“长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喧宾夺主”——要凸显学科特色

一位教师设计了《春天在哪里?》的“长作业”,主要有下面四个任务。一是拍一拍:拍几张春天的风景照片,贴在作业纸上;二是画一画:以“我爱春天”为题,画一幅图画;三是查一查:在春天里,哪些花儿开放了?四是写一写:写一首歌颂春天的儿童诗。乍看上去,活动形式可谓丰富,但细细想想,有些内容与语文学科的性质关联不大,与语文直接有关联的只是“写一写”,其他的则直接服务于美术与科学了。虽然,我们强调“长作业”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但对学科类的“长作业”,还应要努力凸显学科特色。因此,这个语文“长作业”可调整为这样的几个作业要求。一是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至少5句);二是积累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至少10个);三是和小伙伴或父母去春游,用笔记下你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二)不“揠苗助长”——要符合年段要求

适逢鸡年,一位教师给二年级学生布置了寒假“长作业”:“一是查一查鸡生肖的来历;二是编一个与‘鸡有关的谜语;三是观察鸡,写一篇短文;四是创作一张鸡年小报。”这一则“长作业”真的难住了二年级的学生,以至于许多孩子整个寒假过得不愉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作业的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了。教师在布置“长作业”时,喜欢追求“高大上”,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忽略了对学生认知现状的了解与尊重。那何针对二年级学生设计这则寒假“长作业”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案:一是了解生肖鸡的来历,二是积累10个与“鸡”有关的成语,三是记住一副春联,四是读绘本《下怪蛋的鸡》,五是写下你的新年愿望。

(三)不“虎头蛇尾”——重视过程评价

对于“长作业”,师生们往往是开始期待多多、信心满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了学习兴趣与关注程度,有的因为难以评价而不了了之。“长作业”比较注重掌握调查、收集、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和信息的选择、判断、解释、运用是关键。换句话说,“长作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因此,过程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三种评价方式。一是组员互评。许多“长作业”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如何,组员之间最为了解。二是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三是家长评价。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学生的作业评价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情况,而且也做到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