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7-10-25姚斌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姚斌

[摘 要]教学《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教师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特点,展开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要让学生做做动作、结合语境来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懂人物之间的对话。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11-03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本文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编而来。文章写了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是学生进行文本演繹的最佳范本。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假、威”等生字,会读“寻找、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等词语,正确书写“爪、食、爷”三个字。

2.通过逐段朗读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识记“爪”的字形。通过做做动作、结合语境等方式,了解“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提示语,能借助提示语,读懂人物之间的对话。能根据提示语,配合动作和神情,读出对话中的语气。

4.借助课文,初步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感受狐狸的狡猾。

【教学重点】

通过逐段朗读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识记“爪”的字形。通过做做动作、结合语境等方式,了解“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示语,配合动作和神情,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知道哪些和狐狸有关的故事?那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小结:在人们的心目中,狐狸是狡猾的,爱耍小聪明的。这节课,我们又要和这个狡猾的家伙见面了。

二、揭题激趣,了解题意

1.读准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谁来读读题目?

2.认读生字。课题中还藏着两个生字——“假”和“威”,请你读。齐读课题。

3.谈谈感受。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好课题,再来读准课题中藏着的两个生字,这样使识字认字有了依托,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便于学生记忆。读了课题后,让学生谈谈知道了什么,这既是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又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1)标记自然段序号:读完的小朋友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逐段朗读,检查词语。

(3)“纳闷”教学。

①“闷”字正音。(出示词卡: 闷 )这个字在这个词语中读第四声。你还在哪篇课文中见过它?同时它还可以读——第一声。

②“闷”字辨析。因为空气不流通,给我们造成不舒服的感觉——闷(mēn)。读词——闷沉沉、闷热。而表示疑惑不解,不明白——闷(mèn)。读词——纳闷、烦闷。

(4)整体回顾。词语都放在一起了,你还会读吗?开列小火车试一试。

3.初步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1)画出句子。默读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狐假虎威”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

(2)理解重点字。现在我们知道了“假”的意思是什么?(你在生活中都借过什么?) “威”的意思是什么?

(3)理解题意。“狐假虎威”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便于他们对 “狐假虎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引导学生将句子与课题进行一一对应,则能让学生从句子中直观地理解生字——“假”和“威”的意思,顺势进行两个生字的教学。这样给学生以扶手,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便捷,掌握也会更扎实。】

四、精读品味,演绎角色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串读课文。狐狸竟然能借老虎的威风?这故事可真有意思。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小朋友们,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 ,一只狐狸从他的身边 ,老虎 ,把狐狸 。(PPT依次出示:寻找食物 蹿过 扑过去 逮住了)。

(2)教学“寻”。

①观察“寻”字。小朋友们,“寻”是要认的生字,上半部分在什么字中出现过?下面是个——“寸”。两部分加在一起就是“寻”。读准字音。

②了解“寻”的意思。“寻”的意思是——

对,寻就是找,找就是寻。

③读好词语。这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了一个词语——“寻找”。读好词语。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注重音形义结合。“寻”字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先通过观察“寻”字的组成,突破字形和读音;接着说说意思,解决字义;最后了解“寻找”的构词方式。这样,将“寻”字的教学落实到实处。】

2.整体感知第二到六自然段。

(1)读文画句。老虎在森林里寻找食物,正巧碰到了狐狸。它把狐狸逮住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读读课文2-6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狐狸说的话。

(2)检查反馈。句子都画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一句句地呈现)

(3)关注第四自然段。小朋友们,这段话没有提示语,你怎么知道它是狐狸说的呢?(学生说理由,略)endprint

(4)小结。没有提示语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读懂文章的内容。

【设计意图:讲述理由,使学生明白在读对话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语言内容来确定说话者的角色;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3.教学第二、第三自然段。

(1)读正确对话。第一组对话谁来读?

(2)聚焦提示语,把狐狸的话读生动。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对话读正确了,那怎样才能把对话读得更生动、更有趣呢?读读对话的前面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①聚焦“骨碌一转”。

理解词义。小朋友们,“骨碌一转”是怎么样的?谁能上来做做动作呢?原来眼睛骨碌骨碌地转着就是——骨碌一转。

读好字音。(出示詞卡:转)谁能读好它?谁来给它组组词?把这个字放进词语里,一起读。

揣摩心理。狐狸的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着,他在干什么啊?(学生回答,略)

小结。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②聚焦“扯着嗓子”。

理解字义。“扯着嗓子”的“扯”谁能来做做动作?用手往两边拉就是“扯”。怪不得“扯”字的偏旁是“扌”。那“扯着嗓子”是把什么拉长?

小结:原来把声音拉长了就是——扯着嗓子。(读好词语)

③读好狐狸的话。现在你就是这只狐狸了,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赶紧试一试。

④小结:刚刚我们抓住了对话前面部分,把狐狸说的话读得多有趣啊!这部分内容叫做——提示语。它能帮助我们把对话读得生动有趣。

(3)借助提示语,把老虎的话读生动。

①同桌练读。同桌赶紧借助提示语读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②提出新要求。老师这里有个提议,我们可以把提示语记在心里,用我们的语气和动作来读好它们。要不要来试试?

③小组展示。哪组同桌来读一读对话?

④师生合作。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当一当老虎了。我们来合作一下。

⑤关注提示语。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读的这两只老虎,你觉得哪一只更像文中的老虎?(读好“一愣”)

⑥揣摩老虎心理。通过“一愣”,你猜猜老虎当时在想什么?(学生回答,略)

(4)运用提示语,读好第一组对话。

①同桌合作。把提示语记在心里,用语气和动作来读这组对话,我们就能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读得生动有趣。接下来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一组对话。一个人当狐狸,一个人做老虎。(PPT出示要求)

②小组朗读展示。

③师生随机点评。

④小组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对“骨碌一转” “一愣”等提示语的教学,让学生对角色心理进行揣摩。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把握角色,从而去读好对话,为演好角色打下铺垫。】

(5)初步了解提示语位置。

①观察提示语: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句话提示语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吗?

②小结。对呀!狐狸说话时,提示语是在对话的——前面;而当老虎说话的时候提示语却在——后面了。

【设计意图: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为后面提示语的运用打好基础,也为以后提示语的教学埋下伏笔。】

4.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编提示语。小朋友们,你们看第四自然段可没有提示语,狐狸会怎样说呢?你能学着前几段的样子,在这一段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合适的提示语,让这段话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吗?想想狐狸的动作、表情和神态,写下来吧。

(2)交流提示语。你的提示语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3)指导朗读:把你的提示语融入你的朗读中吧。

【设计意图:补白第四自然段的提示语,不但是对前两个自然段提示语学习的巩固,而且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思维训练。】

5.读好第二到六自然段。

(1)回顾方法。小朋友们,如果要把2-6自然段的对话读好,我们要怎么做?

(2)小组练习。知道了怎么把这组对话读好了吧。那同桌之间赶紧合作着来读一读。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对话内容记在心里。

(3)小组朗读展示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话朗读的方法指导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并能够迁移到以后的对话文本的朗读中去。】

6.小朋友读得有声有色。下一节课,我们还可以把老虎和狐狸之间的故事表演出来。

五、书写指导

1.指导书写“爪”字。

(1)了解字义;

(2)出示古字,巩固了解;

(3)教师范写。

2.指导书写“食”“爷”。

(1)观察两个字的结构,学生提醒书写注意点。

(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食”字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是长点。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反馈。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 老虎

骨碌一转 一愣

扯着嗓子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