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5陶媛媛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师资力量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力图从此问题入手,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目前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旅游英语 课程设置 师资力量 教材

【Abstract】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ires new criteria for the cultivating of talents from tourism English.Combining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present English teaching in tourism English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s.

【Key words】Tourism English; Curriculum; faculty;teaching material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己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出入境旅游市场,需要大量既懂旅游基本业务又有过硬英语交际能力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但客观事实是:具备综合高素质的旅游英语人才极度缺乏,许多旅行社为了寻找优秀的涉外导游频繁进行招聘面试;一些五星级酒店为聘得一名外语沟通能力较强的前台煞费苦心。为解决这一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但由于旅游英语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起步较晚,还没能形成一个相对成熟和规范的专业体系,因而影响了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是专业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直接为经济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地予以调整,脱离了需求,职业教育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和机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英语专业的供给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从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上去审视旅游英语专业的教育,我们发现现行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专业技能的培养的突出问题。多数高校开设的旅游英语专业隶属于外语系,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有的高校只是在高等师范英语的基础上加入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等课程,就等同于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有的高校开设了模拟导游等课程,但也只是徒有虚名,没有相应的实训配套来支持教学。高校按学科型设置课程,过于强调系统学科理论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获得了专业理论知识,而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操作能力和行业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加强,应用型人才特征不明显,毕业后往往难以胜任顶岗工作。

同时教学内容陈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来说,教学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企业包括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输送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文化课,语文、英语加公共课,计算机和普通话,再加专业课,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兩年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第三年就直接去用人单位试用实习。这样的课程设置往往只局限于某个职业方向,学生的就业就十分狭窄,社会的应变能力也不够,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不能适应现有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

再者,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特色就是学生服务技能强,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很多院校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实习实训模拟配套设施不齐全,且仅仅停留在餐厅,客房等环节,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差别很大。另外,很多高校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才安排专业实习,但由于企业不配合,学校不重视,并没有达到真正实践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在实习单位充当“廉价”劳动力,无法进行管理实习或换岗实习;另一方面,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掌握好实际的服务技能,使实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这与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

2.师资力量薄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招生,而忽略了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仓促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多数高校的旅游英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旅游英语教师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旅游背景的、原来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这类教师的语言功底很强,但缺乏旅游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他们往往倾向于在课堂上过多地讲授语言知识,而遇到较为专业的旅游问题时,往往难以应对。另一种是来自于大专院校对旅游英语感兴趣的教师,或是曾有过公司工作经验,之后转行到大学做教师的职员。这类教师的旅游专业知识丰富,有公司工作的经验,但他们的语言功底较差,教学技能不足,难以应付以语言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

3.教材陈旧。现行教材的内容设计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倾向脱节。教材注重的是书面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今后更多的任务是口头交际,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远远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教材内容陈旧,和十年前用的教材没多大差别,旅行社方向的几乎没有。而现代旅游业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完全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学生普遍认为现在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教材,但在实际中难得应用,学校要结合旅游行业需要开发或引进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材。

二、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1.借鉴国外经验,推进课程改革。

(1)国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日本自60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需求,曾把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和综合,德国在“双元制”课程模式的教学计划中把“实训”作为一门“课程”来安排,称为“专业实训课”,并有严密的培训大纲、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完整的教材。有宽敞的实训教学场所,有经过规范培训的实训教师,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劳动章程,有足够的工具仪器等设备和细微的评分标准以及科学的考核手段,也有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法—“四级教学法”。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按照酒店模式,让学生通过相互服务,体验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运情况。全校500多名师生每日三餐的烹饪、服务都由学生负责。学生不是静态地学习和操练服务技能,而是在实际运作中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酒店运作的基本程序。这样的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注重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才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内容和知识要比我国职校同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知识面宽广得多。他们培训的原则是:用什么,学什么,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德国“双元制”模式充分体现实用性特征。其内容上采用了较多的实际应用知识和工厂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复杂的公式和定理只讲结论和应用,重点分析其特点和在实际中的运用,而不作详细的推导和理性分析。其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着眼点使学生适应将来企业工作的实际要求,而不强调过多的“知识储备”。这样的课程设置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设置也一定要强调知识面与实用性相结合。endprint

(2)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方面,高校要针对相应的就业岗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确定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走出一条专而精的办学之路;另一方面,要构建“强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前期让学生夯实基础,后期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志向或就业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同时,整合教学内容,在英语课中要将导游业务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开设实用英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现实语境,用流畅的语言进行组织、推理、归纳和演绎,形式有问答、对话、复述、扩展情景设计等,并要使语言交际的训练逐步由日常会话过渡到特定的模拟外宾接待的系列的语言交际中去,如:1)迎接客人(Meeting the Guest);2)旅程安排(Talking about the Itinerary);3)城市观光(City Tour);4)在博物馆(At the Museum);5)参观工厂、学校(Visiting factories and schools);6)娱乐活动(Recreational Activities);7)告别(Bidding Farewell)等等。这样经过严格的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尽快适应各种岗位需求。

(4)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开设旅游英语专业,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旅游知识技能为主线,并采取CBET教学模式(即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以職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训练体

系)。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教学的延伸,是旅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训活动能使学生置身于旅游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处理旅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国外各院校对教师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行业内的实践经验。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薪聘请了大量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理诺士”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在美国,担任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实际职能部门正在或曾经任过职的人员。由此可见,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旅游专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急待提高。

高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以完善师资结构。一是要加强教师的技能知识培训,包括教师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二是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指导学生就业为主导、以旅游技能为特色开展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3.加强教材建设,开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旅游英语教材除了在选材方面十分重要外,练习也是体现教材编写者指导思想的主要方面。举例来说,目前,有些高校基础英语采用的教材是《综合教程》,但这一教材和教师用书都是原版引进的,对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能力有限、旅游知识欠缺的中国学生来说,读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高校应该尽快编辑出版一批适合本专业学生阅读的旅游英语辅导材料及配套系列读物。旅游英语教材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内容和语言能够反映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2)处理好旅游业务知识、语言训练和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3)教学内容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4)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英语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改革,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同时,高校之间要加强沟通,成立旅游英语教学研究会以促进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通过组织专业的办学水平评估、制定专业设置标准、编写专业教材等举措,保证旅游英语专业稳步发展,以期全面提高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第四代评价视阈下高职高专教学督导体系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2015jyxm457);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2015xjjxtd02)。

作者简介:陶媛媛(1983.2-),女,安徽当涂县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安徽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高等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力量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怎样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当前中国高中国际部教育何处去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