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饮食干预影响糖尿病(2型)高危人群生物学血生化指标
2017-10-25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457000李慧娟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457000)李慧娟
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1]。笔者所在辖区内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干预取得理想干预效果,现将饮食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便同行学者参考、借鉴。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统计调查中初筛的462例高危患者,观察组有217例,男女比例为103∶114;年龄56~84岁,平均(64.2±3.4)岁。对照组245例,男女比例为125∶120;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3.8±3.2)岁;两组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仅予以观察组患者提供饮食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开展饮食干预。严格限制观察组患者钠盐摄入量,日常饮食尽量少食或避免食用脂肪含量偏高的食物,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纤维成分含量高的食物,适量补充钾、钙、镁,主动戒烟戒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科门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定期组织高危患者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讲座。为期半年的饮食干预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两组对象生物学指标与血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干预后两组对象体质量、腰围、收缩压等各项指标值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t检验±s表示的计量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物学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质量、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水平明显要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下心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数据见附表1。
2.2 干预后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对象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2h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附表2。
附表1 干预后两组生物学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结果(±s)
附表1 干预后两组生物学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体质量(kg) 腰围(cm) 腰臀比 体重指数(kg/m2)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静息心率(次/min)观察组(n=217) 78.5±21.4* 85.4±23.6*0.84±0.03*24.6±8.5* 82.8±24.1* 43.1±31.6* 84.7±14.4对照组(n=245) 83.7±24.5 93.5±35.7 0.96±0.05 28.6±8.8 83.7±18.4 137.6±19.8 85.5±15.2
附表2 血生化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结果(±s)
附表2 血生化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空腹血糖 三酰甘油 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2h糖耐量 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217) 5.64±1.51* 2.15±0.38*5.57±0.91*1.47±0.37*3.36±0.27* 7.82±1.71*5.65±0.468对照组(n=245) 5.76±12.7 2.19±0.29 5.69±1.16 1.41±0.28 3.39±0.31 8.15±1.84 5.88±0.47
3 讨论
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手段,饮食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与自我护理意识,严格执行医嘱[2][3],为疾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实施饮食干预的观察组干预后生物学指标与血生化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未实施饮食干预的对照组,饮食干预虽然达不到药物治疗效果,但对患者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开展实施难度小,治疗成本低,患者接受度高[4]。综上所述,饮食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而言是相当必要的,利于患者生物学与血生化指标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