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2017-10-24陆信礼姚向丹
陆信礼+姚向丹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为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容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不仅要以讲话精神指导领会教学方法的总体要求,而且要以讲话相关内容充实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两部分内容教学。
关键词: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基础”课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全面依法治国”
以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建设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为指导。习总书记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他不仅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过专门批示,而且在相关讲话中就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在提出“过河”任务的同时帮助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对此加以总结。
一、以讲话精神为指导领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
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相比,“基础”课更有基础性和涵盖性的特点。在该课程中,包含或涉及一定程度的其他三门课的内容。就此来说,“基础”课教学改革更需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其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从讲话精神中领会对“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要求。从习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及其他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就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包括三方面的具体要求,那就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①。
首先看“培养什么人”,也就是教育目标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或者说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目标,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具备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更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它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着力提高的环节。做好这方面工作,当然需要各高校做全方位的努力,就“基础”课建设来说,需要坚持不懈地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再看“如何培养人”,也就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在此方面,习总书记认为必须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提高亲和力来说,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信念,自觉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观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而且以自己的學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真正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把身教和言教统一在一起,自然会受到广大学生的真心喜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来说,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精神,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切实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习总书记提出了方式方法。其中一点是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观念,要求就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从接受角度来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艺术手段一般会取得比单纯的课堂教授更好的成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的礼和乐,大致相当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诗是言志的,基本相当于课堂教学内容。相比较起来,前者的效果自然更好一些。因此,在开展“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此类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除此之外,习总书记还提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逐渐普及,QQ、微博、微信等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习总书记讲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基础”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教学。
再者,要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其实就是培养为谁服务的人。习总书记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由此可见,高校是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服务的。因此,广大《基础》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③。
二、以讲话中关于“立德树人”的论述指导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学
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国家的道德建设。他常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他尤其重视,围绕大学生的“立德树人”问题他做了很多讲话,还有数封给大学生的回信。这些内容有不少已吸收到最新版的《基础》课教材中,在此仅从“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做简要总结。笔者以为,习总书记这方面思想主要包含如下几点: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国古代儒家那里被称为“立志”,是修身工作的第一步。习总书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这一优良传统进行了发扬。他认为对于广大青年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因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④习总书记让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就是他在十八大后正式提出的“中国梦”。在他看来,“中国梦”是全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人应该牢固树立并确立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信念。在他跟青年人的讲话中,在他很多封给青年人的回信中,习总书记总是热情地鼓励年轻人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他提出,中国梦也是广大青年人的梦。同时,他希望青年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个人的成才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对大学生修身立德的基础,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基础》课建设的第一点启示。
把学习作为修身立德的基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习总书记在跟大学生的交流时都会谈到学习。2013年5月4日,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⑤他要求大学生抓紧学习,既学基础知识又更新知识,既学理论知识又学技能,还要坚持学以致用,掌握真才实学。他还把学习与修身立德问题联系起来。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他又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⑦广大留学生努力学习,砥砺道德品质,练就过硬本领。鼓励大学生努力向学,在此基础上涵养德行,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基础》课建设的第二点启示。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问题上,习总书记提出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从习总书记对道德建设的各种论述看,他总是力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思想资源。一方面表现在他对古代名言的恰当引用上,比如在号召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时,他引述了“功崇惟志”、“非志无以成学”的古语,在鼓励留学生刻苦学习时,他引用了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典故。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对古代思想的引申发挥上,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问题时,他用《大学》中的八条目加以对照说明,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这种创造性的解释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通过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立德树人工作,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基础》课建设的第三点启示。
三、以讲话中“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的论述指导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协同推进“四个全面”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方面,习总书记的论述颇多,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对指导和丰富《基础》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笔者看来,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对《基础》课的重要指导意义突出体现为如下两点:
其一,以习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关系的论述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形式。习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对于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做了论述,澄清“党大还是法大”造成的误解。这些论述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总书记认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政治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立不起来的。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就我国来说,党的领导是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并实施宪法和法律,自身又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习总书记提出,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问题的延伸。任何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也是一个伪命题,必须批判。
其二,以习总书记关于规矩及执行力的相关论述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法治思维。“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學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教材中介绍了“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四种途径。在这四种途径中,最有效的是第四种“养成守法习惯”,是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加以培养的。一方面,可以结合大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加以教育,比如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的问题,违反网络法律、法规的问题等。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加以教育,纪律在一定意义上带有“法律”的意义,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守纪意识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法律思维。从现实情况看,这方面工作有待提高。要改进这方面工作,我们可以从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得到思想上的指导。
在习总书记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无论是治党治国还是治军,他特别强调要遵守法律、纪律、制度,要有规矩意识,特别是在党的教育中,他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章和党内法规就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其中党章是总规矩。他还把法律看成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这种重规矩的教育理念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以贯彻。另外,习总书记还特别提出加强和提高制度、法律及纪律的执行力问题,认为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花大气力抓落实、抓执行。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明确工作责任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领导干部还要做好表率。这方面思想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使他们养成守法习惯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由上可见,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可以为“基础”课教学改革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指导。这需要广大“基础”课教师不断学习、深刻领会,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
注释:
①②③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
④⑤⑥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151,172,59.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JD7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