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文电影名的翻译美

2017-10-24胡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翻译美学

胡赟

摘 要:本文试图分析一些较经典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以及对比英文电影片名的在大陆、香港、臺湾三地的各种翻译,根据翻译美学的视角来分析各种不同译名的区别与优劣,以期对以后的英文电影名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参考。

关键词:英文电影名;翻译美学;不同的译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一、引言

电影作品是当代重要的艺术作品之一,它集文化与商业为一体,成为目前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扩张与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引入中国市场。而电影名作为观众了解电影的首要窗口,它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它译名的好坏直接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而好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绝不是那么简单,它既要传递影片的核心信息,还要展现出艺术的美感,在选词方面更是力求做到独特新颖,让观众们留下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二、翻译美学

翻译的语言美被寄寓在语言的两个系统中: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形式系统包括语音、文字、词语,以及句段层审美信息;非形式系统包括情与志、意象与意境,以及超文本意蕴。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有着双重任务,那就是对美的认识和鉴赏,以及对美的再现和创造。翻译中,应当尽最大可能将原语的审美信息转换为目的语的审美信息。翻译的审美主体受制于审美客体以及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表现在语言文化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方面,这也是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英文电影名的翻译赏析

近年来,人们所推崇的电影十佳译名影片中,提得最多的恐怕是《Waterloo Bridge》这部电影了,该片直译为《滑铁卢桥》,是现实中位于伦敦、跨越泰晤士河的一座桥,也是影片中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的定情之地。但“滑铁卢桥”这样的翻译,不仅没有美感,也与电影里如泣如诉的爱情毫无关联,后有译者改为“魂断蓝桥”,取自我国民间有一个“蓝桥相会”的传说,讲的是唐朝秀才裴航在蓝桥邂逅了云英姑娘,对她一见钟情,后来经历种种考验最终收获爱情的故事。译者在这里借用了“蓝桥”这个典故,使得译名不仅用词优美,更因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难忘。

2010年一部小清新的青春电影《Flipped》配上《怦然心动》这样的译名简直完美。英文原名 flipped 虽然就一个单词,但它其实饱含深意,它有“转变”的意思,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对彼此的感觉后来发生了变化。它有“快速翻转”的意思,这一层含义也对应了贯穿全片的、翻转不定的人物视角。它在俚语中还有“狂喜、高度兴奋”的意思。影片中的小女孩朱莉说“The first day I met Bryce Loski, I flipped”,就是说的她第一次见到小男孩布莱斯的时候,就被他迷住了。而译者最终采用了 flipped 在俚语中“发狂”的这层含义,用“怦然心动”表达了那份纯真的爱。

此外,同一部英文电影在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中文名也不一定相同。由于三地地域、文化、历史背景、语言学习习惯各不相同,同一部英文片名的中文译名很有可能会天差地远、各具风格。比如,比如大家熟悉的一部励志电影,英文原名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大陆在翻译时就选择了直译的方法,译为《肖申克的救赎》,是比较尊重原标题的做法;香港将片名翻译为《月黑高飞》,算是符合电影内容,算是意译;然而到了台湾,这部电影居然被翻译成了《刺激1995》,既不是直译也不是意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电影《Lolita》描述了大学教授亨伯特与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该书被两次搬上银幕。1962 年詹姆斯·梅森主演的电影版仍然承袭了原著直译《洛丽塔》的译名,而 1997 年杰瑞米·艾恩斯主演的电影版的译名,在香港则被译成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非常隐晦的《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的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苏轼的一首诗,调侃其好朋友北宋词人张先,八十岁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之事。“梨花”比喻老翁的白发,“海棠”比喻少女的粉嫩,用“一树梨花压海棠”来表示“老牛吃嫩草”的意思,着实是妙笔,巧用典故“一树梨花压海棠”来作为电影版 Lolita 的译名,不得不让人佩服此译者深厚的古典诗词文化功底。

再如,2017年奥斯卡电影提名的一些电影,三地也有不同的翻译,比如《Manchester by the Sea》,大陆和台湾的翻译为《海边的曼彻斯特》,香港译名为《情系海边之城》;《LA LA LAND》,大陆的译名为《爱乐之城》,非常清新脱俗,既不剧透,又没有政治立场,香港的翻译为《星声梦里人》,有点耐人寻味之意,台湾的译名则为《乐来越爱你》,一部清新脱俗的电影,却被译出像本土爱情剧的味道;《Moonlight》,大陆译为《月光男孩》,加上“男孩”有点剧透,但还算文艺,台湾的译法也类似,译为《月光下的蓝色男孩》,而香港的版本却译为《月亮喜欢蓝》,让人二丈摸不着头脑了。

四、结语

总体而言,大陆的译名偏向忠于原作,直译为先,保留原片的原汁原味、原风原貌。香港地区的译名在表述上带有区域性语言的特征,常常以粤语为基础来翻译,大量使用意译或直意相结合之法,富有创造性。台湾译名兼有内地和香港译名的特点,文字风格接近内地译名,但仍以内容为中心,偏向迎合商业化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史金婵,吴卓娅. 浅析中英文电影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 科技咨询导报,2011(06).

[2]何跃敏. 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翻译,1997(04).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宋词《雨霖玲》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翻译美学视域下英文歌词的翻译
《秘密花园》中的翻译美学
从《红楼梦》翻译谈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浅谈《园丁集》译本中非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风筝》的两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