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点
2017-10-24曾晓平
曾晓平
摘 要:毕淑敏的小说创作重在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呈现的,对社会现象的探究。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就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还会注意到,小说中更多地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毕淑敏小说的这一创作特点是值得重视的。本论文针对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毕淑敏小说;创作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引言: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革。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文学创作也趋于市场化,但毕淑敏却坚持走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通过文学创作寻求对人性的思考,让读者阅读他的作品,会认识到人性在作品中实现了回归,故事内容值得深思,引发人思考。
一、毕淑敏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创作特点
毕淑敏在小说从创作中,吸收了鲁迅的创作理念,更多的塑造了坚强的人物形象。毕淑敏所创作的军旅小说颇多,军人那豪迈坚毅的形象令人深表敬畏。从故事内容来看,毕淑敏的军旅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多地展现人性,却不是以国家或者部队为创作背景,塑造各种悲剧人物形象。包括肖玉莲、游星、金喜蹦等等,都是具有军人尊严的,在小说中散发着浓重的悲壮色彩。《阿里》中,游星不仅漂亮,而且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性格爽朗,做事干练,即便是男兵也对她畏惧三分,也因此没有男兵给他写情书。当游星遇到交通员的时候,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而且还违反军规与交通员约会。战友将她的这一行为告发了,他就要背负男女不轨的罪名,甚至还存在着叛国的嫌疑。为了男友,为了父母,游星选择了自杀,用这种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故事以悲剧结束,主要的目的是让人们明白,无中生有的罪名会害死人,同时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会选择不归道路以表示抗议。当然,这样的结局是时代的产物。在毕淑敏的小说中塑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女性,长期以来生存在男权社会中,那些安全现状的女性是非常可悲的,值得同情,却不值得怜悯。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在不同的处境中生存,生存方式多种多样,却都持有坚强的信念。对于女性的描述,更多的是呈现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对于生存状况则会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二、毕淑敏小说中对于语言的创作特点
毕淑敏在所创作的小说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使得小说内容更为幽默、风趣,对读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毕淑敏在短语的运用上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使小说内容的陈述口语化,有助于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近。毕淑敏在比喻手法的运用上是非常新奇的,可以将小说的意境塑造出来,那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给读者以新的阅读体验。毕淑敏小说中所运用的比喻语句,以生活化居多。这些语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必然联系,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亲近感。比如,冬白菜的嫩菜心、砍开的椰子等等,都是的小说内容充满了生活气息。
毕淑敏的小说中,嘲讽是另一种幽默手法,使用具有嘲讽色彩的语句将小说的思想呈现出来,更多的是用幽默的笔触表达悲观的情绪,这是对生存状态的表达。
比如,《君子于役》中断丁宁是一名女医生,在留守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事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军人家属被保管起来,被看作了战略物品。在毕淑敏的作品中,对“家属”的界定是贬义词。当一个人不被家所束缚,就意味着地位是卑微。在军人世界中,由于有“军属”的身份,使得人性被拘禁着,小木匠与虎姐的悲剧后果就是基于此而发生的。
三、毕淑敏小说中对于叙事的创作特点
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塑造各种悬念,围绕着悬念对故事情节进行组织、安排,以使得小说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比如,毕淑敏所创作的《红处方》,在叙事的创作特点上就体现为顺叙结合倒叙。小说开始就说明简方宁自杀了。这就会引发读者的各种思考,为什么要自杀?是怎么自杀的?等等。读者带着悬念阅读小说,就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产生焦灼的情绪。简方宁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名字叫沈若鱼。令人意外的是,面对简方宁的自杀,沈若鱼并不紧张,而是冷静对待,甚至于无动于衷。但是,沈若鱼也是料事如神的,对于简方宁的自杀方式以及自杀的地点,包括房间中的各种陈设等等,都能够流利地回答出来,使得故事情节被悬疑气氛所笼罩着。这就必然会使读者产生各种疑问,简方宁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沈若鱼这样的冷静是为什么?沈若鱼甚至对简方宁自杀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非常了解,这是为什么呢?逐渐地,读者就会对自杀行为背后的动机产生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毕淑敏所创作的小说中,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并将人性的真实一面体现出来。毕淑敏的小说非常具有哲理性,却没有由人物用语言或者行为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采用了故事叙述的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这就使得小说的内容更为丰满,与读者之间建立了心理上的沟通,促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对创作思想和故事的内在涵义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王争.消费时代文学的守望——论毕淑敏长篇小说的创作特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6):239—2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