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角下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途径
2017-10-24李仲胜张德枫
李仲胜+张德枫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随着网络世界与人们工作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由此展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合理评价机制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结论,更是开展合理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方针。然而,如何在课堂中具体操作和实行,将理论概念运用到现代化教育中去,还有待策略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对教育均衡发展与评价机制的理论研究,分析了信息技术视角下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信息技术视角下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途径作出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均衡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79-01
0
1. 教育均衡发展及评价机制研究
教育均衡是“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的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教育均衡是为了提升教育的公平性而产生的内容和要求,意在让教育突破时间、地域、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教育均衡评价机制也不叫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但我国学者对此研究比较早,提出了利用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指数)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通过对不同地区学校的踩点和考察,利用差异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以此判断我国教育均衡的现况和状态。
2. 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师生间产生的问题
受自身素养、地域差异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校、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视角下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认识度较低。首先,是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起到的作用接受程度不高。这种情况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依然局限于动画、演示等增强直观教学,并没有意识到当今教育已经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实际上,信息技术能带来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且在未来的教育变革中,信息技术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比较低,甚至为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盲目选择自己能够利用的技术内容来设置教学内容,忽略了信息技术在“人教”中的工具作用,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受教师影响,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也缺乏正确认识,虽然先在信息技术盛行,很多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娱乐,却很难培养出信息素养,不能在网上搜集到有效信息,也难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自己的自主学习内容。
3.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途径探析
3.1教育观念与信息技术接轨,落实科学化教学模式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均衡指的是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值,让学生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要促进教育均衡,需要在社会角度、地区角度、学校角度、群体角度等方面入手。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教育化,越来越多的新的技术融入教育教学领域。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即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但万变不离其宗,盲目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掌握信息技术当作教学素养培养的重点,只会让教师应接不暇,难以确定正确的教学方针。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思考技术本身的自为性、价值性,思考它是否对教学发挥了促进作用,思考要发挥既定的促进作用,再进行信息技术的提升活动。
3.2结合地域文化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均衡
从中观角度来看,教育均衡指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均衡,让学生能够享受相同或相近层次的教育。我国地大物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极大。教育资源因地域、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暂时达不到教育均衡。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所处的地域,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学生培养成区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新型人才。为此,教师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概况,通过对地域文化形态、历史遗存、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知识融合起来。
3.3促进课堂协调发展,发挥学生能动作用
从微观角度看,教育均衡是学校自身教学资源的均衡,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均衡、教育结果和评价机制的均衡等方面。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均衡,教师需要结合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收集、分辨信息的能力。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养成。通过对教与学的主体合理区分来促使教育协调发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要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具有主观能动性,也有被动接受知识的一面,既要发散自己的个性,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的学习。教师在制定一定的课堂规则后,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学习的能力。例如将教材内容拆分为环环相扣的单元节,在计算机辅助下,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的单元节教学来完成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分类。在学生学习告一段落后,计算机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综合测评,通过相关问题、学生总结情况等,为学生对症下药,实行差异化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胡铁生,汪晓东.“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5-43.
[2]王本陆.关于加强云课程研究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3-7.
[3]林君芬,张静然.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访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28-32.
[4]桑新民等.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術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