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丹纳“三因素”对乔斯坦?贾德创作《苏菲的世界》的影响

2017-10-24刘洪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贾德种族时代

摘 要:乔斯坦·贾德1991年出版的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成为了畅销书。而他本人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被称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本文将运用丹纳文艺理论中的“种族、时代、环境”三因素来探讨对乔斯坦·贾德创作《苏菲的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种族;时代;环境;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作者简介:刘洪珍(1995-),女,重庆云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苏菲的世界》講的是一名哲学导师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过程。这部小说是一部由浅入深的人类哲学,他不仅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它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人们前进的方向。那究竟是什么影响乔斯坦·贾德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呢,那么接下来就从丹纳的“三因素”说来探讨这个问题,由于乔斯坦·贾德有十年时间在芬兰任教,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挪威生活,因此重点都在探讨挪威的种族、时代和环境给作者带来的影响。

一、种族

1.单一的民族

乔斯坦·贾德属于日耳曼族北欧人,语种属于日耳曼语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挪威的民族单一性相对较强,多数居民拥有相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背景。长期以来,挪威一直以民族同一性为荣,以公民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为立国之本。这个民族有不起的耐性与牺牲精神。安定的内心,冷静的性格,使他们更能好约束自己:他们的精神不是为了外在感官的享受,而是更能了解事物,以便掌握、控制和利用事物。这些特性使乔斯坦·贾德创作带有哲理性的《苏菲的世界》时,保持一颗理性之心,以严谨的思维、巧妙的布局和情节的波折,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2.古老的宗教

当然,挪威还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大约用了200年的时间,基督教已经在挪威建立了牢固的统治地位。以福音路德教派为国教,多数人称宗教对他们很重要,但是积极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并不多,因为日耳曼民族更加注重事物的内涵,他们的本性使他们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而鼓励他们去发现与揭露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哪怕是粗俗的,丑恶的。教会的各种活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次要的,他们认为内心的礼拜才是主要的;认为灵魂得到救赎是在于内心的虔诚。内容大于形式,形式只是内容的反映,他们认为信念至上;因此敬神各种形式上的活动也就相对的减少了很多,但按照挪威国家教会的规定,在所有公立学校中都要讲授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乔斯坦·贾德自然也摆脱不了基督教对他的影响,在《苏菲的世界》中,艾伯特选择了中世纪的古教堂圣马莉教堂作为苏菲的授课地点,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谈到了圣奥古斯丁和圣多玛斯两位人物与宗教的联系。苏菲所读的学校就开设了一门宗教课,考试的问题其中两个是:一、请说明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哲学的因素;二、列举一些我们可知的事物,然后再列举一些我们只能确认的事物。苏菲用哲学老师教她的知识回答了这些问题,老师获得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说明神学与哲学这两门课是不分家的。同时基督教还倡导生命的神圣,倡导爱和自由。这个在乔斯坦·贾德的笔下也有体现,当苏菲给鱼喂食时,她认为鱼本身就应该生活在大自然。它们是鱼,用鳃呼吸,在生命的水域中游来游去,在自然界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养分,快速生长并繁衍出下一代。当她看到妈妈房间的一瓶水仙花时,她的看法是花儿本应生活在自然界中,这样不受到任何的束缚,才会真正的幸福。此外基督教还提倡提升妇女地位,基督教认为不论男女,在耶稣基督都是一样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挪威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1978年,挪威颁布了男女“地位平等法”。书中在谈到对女人的看法时,说到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在生育方面,女性是被动的,只能接受,而男性是主动多产的。女性知识土壤而已,她们接受并孕育种子,男性是“播种者”。乔斯坦·贾德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评论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像亚里士多德如此有智慧的男人居然对两性关系有如此谬误的见解,的确令人震惊而且遗憾。由此可见,他是反对仇视妇女的行为,支持男女地位平等的这个观点。无论他身处哪里,只要有信仰,都摆脱不了宗教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时代

1.和平的年代

乔斯坦·贾德是二战以后才出生的,二战后,世界的整体趋势是和平的。战后挪威只能算是一个小国,但是它积极参与了北欧合作进程,与芬兰、丹麦、瑞典、冰岛、等国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避免和国际上的主要国际集团之间发生冲突。经济全面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在此后的多年里,挪威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由于时代给乔斯坦·贾德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让他静心创作,他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也影响了他笔下人物的特征。小说《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个人对明天的生活充满期待,积极关注人生终极意义。试问如果乔斯坦·贾德生活在战乱年代,他描绘还会是这样一个平和的世界吗?答案是否定的。

2.面面俱到的社会保障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年度报告”中“人类发展指数”对各国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排名,挪威居首位。挪威人能够排名在前的主要原因是巨大的石油财富和人口数量少。由于公共收入很高,挪威有能力提供免费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全面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良好的医疗条件。在收入较高的同时,挪威人的“生活质量”是比较高的,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挪威社会生活的放松与舒适。1967年,开始实行统一的国民保险计划,此计划包括医疗保健服务、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保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补助。社会的医疗、福利和服务制度的完善,让乔斯坦·贾德无需为自己的生活而忧虑,才会让壮年的他放弃自己的教师生涯,成为一名职业的作家。试问,如果生活没有保障,那么他还有精力去完成创作吗?还会有后来的畅销书吗?要是他远离这个和平的年代,没有社会生活的保障,一切皆不可能。他要拥有的这一切只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生活在二战后的挪威。endprint

三、环境

1.独特的自然环境

挪威终年寒冷,但在北大西洋暖流的调节下,海水冬季不会结冰。虽然位于北极圈内,但比同纬度的多数地区要温暖,年均温度18℃。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不多,所以整个人迟缓笨重,感觉不大敏锐,但是有健全的头脑,完美的理智,所以他们更冷静。对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不厌其烦。他们的外部感觉器官比较迟钝:所以喜欢内在的东西,不在乎外表的过度修饰。反应比较笨拙,所以不易被暴躁影响,有毅力,能持之以恒,通常从事于坚持才有成效的职业。而在外界没有干扰,内心比较平静时候,理性才能占据上风,驾驭人的行为。所以乔斯坦·贾德有着敏锐的大脑,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去构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中虚拟的世界,在《苏菲的世界》中苏菲是本书的主人翁,但是她发现她和老师不过是艾勃特书中虚构的两个人物,而这本书是艾勃特送给自己女儿十五岁的生日礼物,这是一个局中局。这部小说的思维缜密,从时间顺序来讲,它就是一部西方哲学史,但从内容上来说,又像一部小说,两者缺一不可,少了小说性质,整本书缺乏趣味,显得单调乏味;反之,就少了格调和内涵,两者可见构思慎重。

由于天气寒冷的缘故,挪威人特别喜欢阳光,喜爱户外活动,远足和散步是多数挪威人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而山中木屋就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山中木屋是挪威生活一种很有特点的东西。理想的山中木屋藏身于原野,周围景色质朴,全部以原木建造。木屋内有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小木棚和小厨房。在黑夜的冬夜中,供照明用的是油灯和蜡烛。似乎更加接近大自然的山中木屋才是真正能够让他们享受生活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选择在自家的木屋中度过周末和节日,周天是挪威人的“途日”,这天他们向山上进发,去享受只属于自己、家人和好友的漫步旅行。在《苏菲的世界》中,在挪威国庆前一天,乔安与苏菲独自外出露营,她们划船过湖,来到少校的小红木屋,这座小木屋背面靠山,前面挨湖,虽然屋子面积不大,但里面有餐桌、椅子、家具、字画、书架、厨房和卧室等等,可谓五脏俱全。进去之后,蘇菲拿出火柴,点亮蜡烛。这就是乔斯坦·贾德在虚拟的世界中最真实的摄影。

2.和谐的社会环境

乔斯坦·贾德1952年8月8日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奥斯陆是挪威最大的城市,最古老的古都,这里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是挪威最大的国际港口,以海上运输为主,对外贸易发达,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便于思想传播与交流,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碰撞的火花,有利于乔斯坦·贾德开放式的创作,正如《苏菲的世界》中,一开始就交代苏菲的爸爸是一艘大游轮的船长,但是此人并没有出现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同时此小说的结局,并没有说明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究竟有没有逃离艾勃特所操纵的世界。这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乔斯坦·贾德的父亲是奥斯陆一位校长, 母亲是老师并撰写过一些童书。乔斯坦·贾德一出生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他母亲对他的影响较大,在他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后写的书几乎都是儿童读物。乔斯坦·贾德进入奥斯陆大学后,研读哲学、神学与文学,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这几门课程有其紧密的联系,所以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涵盖了文学,神学与西方哲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与他所学知识紧密相关。毕业后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这段期间是他把知识用于实践中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领悟能力。即使《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入门哲学书,但是内容读者稍加思考就能理解,知识的深度完全在读者的认知水平内。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割裂他所固有的种族,所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去完成一部作品,乔斯坦·贾德也不例外,他的作品《苏菲的世界》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如果细细研读此书,就会发现他描述的很多方面与他当下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因为作品中的很多东西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复写。因此“三因素”对人与作品的影响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挪]乔斯坦·贾德.萧宝森.苏菲的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田德文.列国志挪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法]丹纳.傅雷.艺术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德种族时代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贾德
论美国基于种族的“肯定性行动”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跟踪导练(一)3
贾德开启“苏菲的新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可怕的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