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之我见
2017-10-24许惠群
许惠群
【摘要】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教法上,要求教师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步骤应该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感悟,最后课外拓展。
【关键词】 明确目标 掌握方法 自主阅读 课外拓展 迁移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44-02
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是做了一半。”新课标提出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结合阅读提示,明确目标,自读自悟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以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在学生交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上,应该凭借“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三年级下冊《想别人设想到的》这篇课文前的导语是这样的:《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因此,结合阅读提示,我作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读通顺,然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徒弟和二徒弟各是怎么想的?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3.小组讨论: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4.谈感悟。
二、自主阅读,略知大意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在精读课上学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但是,自主阅读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应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三、重点感悟,情感升华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教学时应先选择几个精彩语段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再到走进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例如,在教学《找骆驼》一文中,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以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特点,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老人是怎样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谈论。学生讨论后,再利用课件出示老人说的三组话,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去说出老人的推断:(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因为老人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2)“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因为老人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3)“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因为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上些米,所以他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老人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正确的判断,同时积累了语言。又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文中,我把重点放出“研读账单体会母爱”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两份账单,然后分小组讨论;第一,从彼得的账单中你知道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很快就说出彼得是个“能干的、勤劳的、孝顺的、听话的孩子”等,当有个学生说:“彼得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时,我又追问:“你为什么说他不懂事?”学生很快回答:“因为他为家里做事要收妈妈60芬尼的报酬。”我就先肯定他的说法,继而又问:“后来小彼得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很快,很多学生都说:“他变得懂事了”并能从文章最后一段中知道了小彼得已经知错了,而且改正错误把60芬尼放进了妈妈的上衣口袋。这时教师点拨:“这就是妈妈的良苦用心啊!——让孩子自己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讨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妈妈的账单写着0芬尼?”这个问题比第一个更为重要。为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母爱的依恋,我创造了个口语训练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你的妈妈怎样照顾你的呢?这样处理比要求学生“想一想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他的?”就更容易理解了。因此,老师这么一问,下面的学生在小组上就纷纷发言了。有的说自己生病时妈妈照顾自己的情景;有的说妈妈为自己祝贺生日的快乐时刻;有的说妈妈关心自己学习的情景;还有的说妈妈陪自己去公园玩的情景……这时,我就因势利导:“你的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的事,你说值多少钱呢?她有没有向你要报酬?”从而让学生明白母爱是无私、无价和无声的,以及为什么写“0芬尼”了。紧接着,我以一首《烛光里的妈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震撼。于是,我顺水推舟的说:“是的,女儿有女儿的报答,儿子有儿子的回报,可是,我们现在的年纪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将来你们长大了,你们的父母都老了,老得头发全白了,腰不再挺直了,牙齿掉光了,甚至连走路都不方便了,这时候你们又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认识转化为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四、课外拓展,迁移延伸
略读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让学生阅读。例如,学习完《珍珠泉》以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选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后,指导学生读《深山藏古寺》和《踏花归来马蹄香》等故事,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教完略读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综合性的学习要求,把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联系实际评价交流等教学方法,设计好略读课的教学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赵华容.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01.
[2]崔峦.小学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R].201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