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研究

2017-10-24欧阳夏辉卢光远张华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1期
关键词:股骨颈高龄置换术

欧阳夏辉,卢光远,张华山

(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新疆 喀什 844000)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研究

欧阳夏辉,卢光远,张华山

(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研究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基本步骤,分为观察、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观察组实行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术后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总有效率达100.0%,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科损伤,因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症,提升了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几率,受到局部解剖组织的限制[1],其愈合难度较大,特别是针对高龄患者,其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如果骨折长时间没有愈合,很有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现将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2.3±2.4)岁;骨折类型:10例基底部、12例经颈型、8例头下型;合并症:10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5例脑血管疾病;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7~79岁,平均年龄(71.3±3.1)岁;骨折类型:11例基底部、11例经颈型、8例头下型;合并症:11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6例脑血管疾病。对比两组患者数据资料,无明显差异,可比较(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牵引复位多针内固定,使用内旋下、纵向牵引、外展等方法,通过恰当的力度,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复位;于大粗隆的下端位置取切口,约3~6 cm,切开阔筋膜[2],把骨外肌拉到前端;借用X线电视进行透视,确定进针位置。在患者大粗隆位置下1.5~2.0 cm处,用3.54毫米的钻头于外侧骨皮质位置钻孔,直到股骨颈后;测量导针长度,拧入与导针长度相等的空心钉,再置入髋关节位置的加压螺丝钉,复位、固定达到标准后,分层缝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实行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使用全麻,取侧卧位,在患者髋关节位置标出体表位置,把大粗隆的顶点作为标记,2/3位置在远端,1/3位置在大转子进店,后外侧切口通常偏后1.5 cm,取约5 cm长的弧形切口,逐层将皮肤组织、皮下组织切开,分离患者臀大肌筋膜,钝性将肌肉分离,充分显露患者的外旋肌、梨状肌窝,并把外旋肌群标记好,结扎好旋骨内的动脉分支,于大转子位置切断外旋肌腱,充分保留好股方肌,朝上方推开,显露患者关节囊,沿着粗隆间切开,将股骨头脱出,预留好股骨距,在小转子的1.2 cm上方位置,切断股骨颈,把股骨头取出,清理好圆韧带增生骨赘,在X线透视支持下,从生理角度安装对应型号的人工髋臼,通过SUCK实验复位髋关节,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后进行皮肤牵引,将患肢外展保持在外旋位。在患者膝盖的下方放置一个软枕[3],根据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预防性加入抗生素治疗,约1周。同时,为防止出现并发症状,应加强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术后3天应取半卧位休息;术后7天~14天,可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要求患者尝试靠床行走或者站立。针对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患者,术后3~4天可进行适当步行,术后3个月内不可盘腿,在患者健侧卧位时于膝盖间放置一个枕头,必要的情况下要求患者使用扶手杖。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

根据“高龄股骨颈骨折评分标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优、可、差三个等级,其中,总分共100分,大于80分为优,说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够正常行走;70分~79分为可,患肢康复正常,能够站立;70分以下为差,患者难以站立,不可以正常行走。总治疗有效率=[(优例数+可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归整60例患者临床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x2值检验用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t值用(±s)表示的检验计量资料,通过P值判定数据的差异,P值小于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明显,反之,则无。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241.36±9.84)ml、(52.16±2.47)min、(8.21±0.97)c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总出血量(ml) 手术时长(min) 手术切口长度(cm)观察组 30 (241.36±9.84) (52.16±2.47) (8.21±0.97)对照组 30 (370.34±10.37) (62.37±3.58) (14.65±1.36)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手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比对照组高20.0%,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损伤,因股骨颈血供组织复杂,一旦出现骨折很容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者骨不连的问题,特别是高龄患者,其骨质疏松,且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延长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如果长期卧床保守治疗,还会引发褥疮等并发症,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本文研究结果证明,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优于常规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选用后外侧小切口,具备入路简单、充分显露手术位置、术中出血少、对患者创伤小、降低假体插入难度、术后恢复快等多种优点[5]。针对患肢肌力较弱的患者,尤其是偏瘫患者,此种手术方式能够减少其外旋肌的切断,缝合髋关节时,切断的外旋肌群可以在大粗隆上固定,提升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预防术后人工关节脱位的问题。

但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髋臼杯安放前倾角过小、外展位过大位置,为避免这一现象,操作人员可立于患者的腹侧位置进行手术;(2)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的机率较高,且手术过程中的器械很有可能挫伤患者软组织。因此,建议行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时,不可过于刻意追求小切口,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操作人员本身手术熟练情况,如果术中遇到困难,应适当将切口延长,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对患者创伤小,可推广。

[1] 杨德育,尤瑞金,叶重江,等.骨保留型股骨柄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2):17-21.

[2] 关智宇,冯殿鹏.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85-88.

[3] 赵春斌,宋建军,张占山,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9):920-922.

[4] 郭 瑛,云 雄,彭 波,等.微创前方小切口联合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20-22,73.

[5] 顾荣胜,孟庆国,祁兆建,等.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8):3520-3523.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41.7967.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股骨颈高龄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