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
2017-10-24赵德宁
赵德宁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
赵德宁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我国各高校进行体育社团的建设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不仅导致社团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而且无法满足我国教育改革实际需求。而互联网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提供了创新机遇,但同时也向其提出直接挑战,只有保证体育社团可以正确处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才能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进行阐述,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互联网;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重构
在计算机不断普及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下,促使互联网逐渐为广泛应用于各高校,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其对体育社团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扩增学生交往范围,为社团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社团成员间互动性;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等。然而,因为网络属于虚拟世界,极易导致成员凝聚力、现实性的持续下降,所以,为了及时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各高校对互联网给予高度重视,并正确运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分析
1.1 学生社团
众所周知,在高校一系列社团中,体育社团属于重要分支之一,并承担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学校社团进行定义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将该组织称之为学校社团,由于该社团不受年级和学校界限,因此,该社团的成立有助于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使学生间可以团结有爱,为学生身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体育社团
在对体育社团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指当学生拥有相同的体育爱好时,自发组成团队,为更好实现成员愿望所进行的相关体育活动,从而促进成员的个体发展,如社交、健身和健美等。基于此,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不仅不受年级和专业等相关条件限制,而且还应在学校相关领导帮助下,顺利完成体育团队相关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体育社团进行分析后发现,其特点具体表现为:(1)自觉性。从组织方式分析,体育社团有自觉组织等特点,而社团更是由学生自觉组合而成,成员可以选择自由加入、退出,属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关键。(2)自治性。从管理机制进行分析。虽然体育社团听从学校指导,仍然具有较强的自治与自发特点,仅需按照国家规定、学校标准,即可以自主发展。(3)兼容性。在专业与年纪方面,均不会对体育社团造成影响,仅需要和共同爱好的学生开展活动,即可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特点还表现为社会化、学习化、网络化,其中社会化是指在和社会相互发展和交流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社会情况,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从而为学生更好迈向社会奠定基础。
2 当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面临的问题
2.1 缺少硬件支持
在高校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时,其硬件不足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场地和场馆相关设施的不足,或者缺少完整的运动器材;资金匮乏,多数体育社团均会出现经费困难情况,直接影响了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进行,最终阻碍社团的发展。
2.2 社团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体育社团情况来讲,还面临以下几点问题:(1)管理不具有科学性。由于体育社团人员较多,且综合素质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最终造成社团管理缺少科学性,具体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方面。(2)监督机制存在漏洞。一方面,学校管理机构过于薄弱,无法将此项工作贯彻落实,从而无法达到社团监督管理标准。另一方面,双重管理虽具有统一性、规范性的优势,但因职责划分不清,使其监督力度流于形式。
2.3 缺少较强的安全意识
各高校进行学生社团登记和注册相关工作时,均由校团委对其负责,加之未对学校安全部门予以报备,导致社团活动的开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为社团开展相关大型体育活动时,均是以户外运行为主,若是缺少相应安全措施的制订,往往会造成人员受伤情况,甚至出现死亡等不幸事件。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
3.1 宏观重构
(1)建立“抓大放小”的模式。据相关调查显示,高校20%学生均参加过社团体育活动,因此,从宏观角度对体育社团模式进行加强至关重要。而建立此模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大”与“小”的划分,应根据社团建设特征所决定,具体包括社团成员数和社团活动规模等;在对体育社团进行组织时,可以合理选择强化与弱化方式进行调控,以实现成员培训和设施保障等相关工作。(2)对宏观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当学校进行体育社团管理时,其具体表现为:规章制度完整情况;对于社团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指导人员工作职责的划分情况;学校对其重视情况;经费投入等。对此,进行宏观管理机制的完善时,可以通过正确指导和强化管理、积极聘请相关指导教师、改变高校领导老旧观念等措施,以实现社团模式重构的目的。(3)对社团模式进行转变。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实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需要重点对社团活动的模式进行转变,主要包括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型、校园型转变为社会型、传统化转变为现代化、孤立型转变为融合型等。
3.2 微观重构
(1)加强体育社团的生命力。通常情况下,成员对团队的热爱情况直接关系到社团活动是否可以成功举办。因此,组织者应该积极寻找社团凝聚点,强化成员间情感交流,只有保证成员得以有效沟通和交流,才能保证成员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2)创建品牌。创建品牌社团,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体育社团管理、建设,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校园体育具有较高的品质。与此同时,在建立品牌社团时,应对社团成员意见作为重点考虑,避免出现活动过于精英化的情况,其原因为多数体育社团仅将社团品牌化作为重点考虑,逐渐忽视了成员素质重要性的现象,致使负责人将更多精力放在社团宣传等方面,最终导致社团成员积极性、主动性遭受打击,无法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所以,应加大社团成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化力度,贯彻落实相关培训工作,以保证体育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加强社团管理人员自身能力。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需要对各社团的领导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体育社团文化进行具体确定,尤其是在体育文化的建设意义方面。只有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理论素养,才能充分发挥领导素质和组织能力,确保社团问题得到及时解除,以实现社团稳定发展的目的。
3.3 实体构建
在高校体育社团模式分析中发现,其传统模式如图1所示,其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控制为主,将引导作为辅助,重点实现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尤其是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对其给予高度重视,从而造成社团发展不断减缓,甚至出现社团解散情况。如果从制度角度研究,其传统模式并未建立激励约束相关机制,造成学生积极性不断下降。 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促使高校体育社团得以发展、改革,并呈现较为鲜明特征。为了保证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应将网络技术作为前提条件,将管理与交流、控制和反馈等内容科学的纳入体育社团模式中,简而言之,合理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图2),以保证社团工作、网络的有效结合,从而构建更具特色的高校体育社团模式。
图1 传统体育社团模式
图2 互联网体育社团模块图
4 结 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进行重构,属于一项全新的尝试,从初步提出至体系构建,已经取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关注,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特点,需要在正确认识网络技术所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应对其负面影响、安全问题给予重新认识,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以保证体育社团模式创新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体育社团的更好发展。
[ 1 ] 裘树祥,马跃忠.“互联网+”背景下的侦查模式创新机制研究——以侦查模式广义重构为切入点[ 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6(5):84-89.
[ 2 ] 许秀玲.“互联网+”背景下企业O2O商业模式重构的框架及策略研究[ J ].科技、经济、市场,2016(9):75-78.
[ 3 ] 龙妮娜.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模式探析——以广西师范学院共青团组织三级网络为例[ 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85-91.
[ 4 ] 裘树祥,马跃忠.“互联网+”背景下的侦查模式创新机制研究——以侦查模式广义重构为切入点[ 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6(5):84-89.
[ 5 ] 刘颜青.互联网教育对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互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94-95.
G807.4
A
1674-151X(2017)15-08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5.041
投稿日期:2017-06-10
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高校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2222)。
赵德宁,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