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推进的政治风险分析

2017-10-23蒲云朦

学习导刊 2017年1期

蒲云朦

摘要: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稳步推行,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正逐步开展落实。然而,伴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在与我国拥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政治风险与隐患凸显。本文立足大湄公河次区域,对在该区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外部与内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为“一带一路”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顺利推进提供借鉴与反思。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大湄公河次区域 政治风险

Abstract: the present“along the way”strategy was steadily implemented, along with the country's cooperation is gradually implemented. However, with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long the way” strategy of advance has not been smooth. And China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long the way”strategy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risks and hazards highligh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GMS, in the region to promote “along the way”strategic systems analysis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risks, “along the way”strategy in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 along the way;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political risk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包括中国云南、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20世纪90年代初,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悄然兴起。自此,我国通过次区域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余5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我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一直以來存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大湄公河次区域也是中国参与最早且最有成效的合作区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布与推进,这一区域成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突破口。其地处东南亚中南半岛,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途径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方向实现突破的枢纽,且位于两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是连接“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然而,伴随着对“一带一路”战略憧憬的还有许多猜疑,大国博弈使这一区域成为角力场,美国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亚洲地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南海地区波诡云谲。日本又积极推进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大有与中国竞争,对“一带一路”战略制衡之势。同时,这些国家内部政治问题更是加剧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这一区域面临的风险,该区域中越南是南海主权的声索国之一,而缅甸泰国政局长期动荡不稳。内外交织的政治风险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在这一区域推进的极大阻碍。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外部政治风险分析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大国战略博弈的敏感地区,域外大国在这一区域相继增加影响力,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美国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增加在东南亚的战略部署,日本加快加大对大湄公河区域的战略布局。同时,许多国家,如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担心“一带一路”战略引起的地缘政治影响,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可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增加海上军事力量。认为该计划可能加剧业已紧张的地缘政治紧张态势。面对这一区域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一带一路”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推进的外部政治风险尤甚。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

美国为牵制日渐崛起的中国,继“重返亚太”战略,在亚洲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鼓吹中国威胁论,更是插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问题。其中,大湄公河次区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美国在该战略背景下,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介入,以期削弱防范中国在这一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增加了“一带一路”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推进的风险与挑战。

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安全上推动与地区盟友及伙伴的军事联盟,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在东南亚包括美菲联盟、美泰联盟。近些年,美国积极加强与菲律宾军事安全合作,与菲律宾签署了边境安全合作,并实现了在菲律宾的军事驻扎,美国与菲律宾军事联盟的加强,也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发酵与升温,使南海问题一度陷入白热化,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东南方向的推进与海上建设增添了阻碍与风险。

而在政治上,美国又积极靠近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欲求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如越南,缅甸等国。2015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首次访问美国,美越关系实现了美越关系正常化以来新的突破,随后2016年,奥巴马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进一步拓宽了双边合作。美国又意图利用南海问题进一步拉拢越南,牵制中国。同时,美国不断调整对缅政策,从制裁为主逐步转向接触,2012年,美国与缅甸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美国将缅甸视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国家,以鼓励民主化进程与人权保护为由,加强了与缅甸的联系与来往。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的这些新动作,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美国的拉拢鼓吹之下,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加深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疑虑。endprint

另外,在经济上,美国打造了具有排他性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其中越南等国都相继加入。TPP力图建立美国主导下亚太乃至国际经济新秩序,该协议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联盟,以对抗中国经济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时也曾表示,“应该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来谱写世界经济规则”[ ]。无疑,美国竭力倡导的TPP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逻辑与色彩,美国也欲借TPP对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争夺全球经济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不仅如此,美国也积极加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援助与开发,与该地区国家展开了深入的经济合作,美国与湄公河下游四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启动了“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LMI)[ ],且不断加大经济投入,以加强美国在这一区域的介入,这也增加了我国与该区域国家合作形势的复杂性。

(二)日本、印度等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介入

一直以来,日本是域外大国中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最积极深入的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开发银行就在日本支持倡导下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而近些年,自安倍政府上台以来,日本不断加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战略投入,形成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明确的战略布局。在加强原有的“日本与湄公河区域伙伴机制”框架下,又通过双边合作不断加大对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投入。日本在这一区域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战略布局,一方面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逐个拉拢,进行首脑会谈互访,加强双边合作[ ]。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日本在这一区域的政治影响力,树立政治大国的形象,也是为了防范牵制中国在这一区域上升的地区影响力。

在此戰略逻辑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作用价值举足轻重。而对于与这一地区利益攸关的中国来说,影响无疑是复杂的,尤其是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这一区域的推进及建设。一方面,日本积极推进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开发与援助,无疑与中国在这一地区产生了一定的竞争之势,其针对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日本也积极响应美国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与美国配合互补,同时又拉拢印度等域外大国,以共同开发为由,使这一区域成为域外大国争相角力的地区,以致大湄公河次区域情况更为复杂,对“一带一路”战略在这一区域的推进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内部政治风险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推进实施对内面临了当地领导人交替、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部分国家国内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泰国国内政局向来风云多变,政治因素更是屡屡影响经济合作。近来,中泰铁路计划频陷困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深受影响。日前缅甸政局也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变,亲西方的新政府上台之后会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造成何种影响还未可知。但无疑,这一区域国家内部自身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将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干扰。

(一)“一带一路”战略在泰国的内部政治风险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泰国,政治受军人集团影响较大,一直拥有军人干政的传统,军事政变频率较高,且党派斗争,政治纷争严重,也致使泰国社会分裂动乱,街头抗议示威成为泰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政局的变化和社会的动乱,使“一带一路”战略项目在泰国的实施建设增加了不确定性与风险。2013年,泰国英拉政府执政时期,我国与泰国便开展了中泰铁路合作项目,这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而次年,泰国政局发生变动,英拉下台,新政府上台,致使中泰铁路项目遭遇长期搁置。新政府重启中泰铁路后,又因利益集团等多重因素,项目几度被喊暂停。而随之而来泰国大选的民选政府是否能够有效推进这一项目仍属未知。在泰国,这类因政治因素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该地的建设,实则增加了极高的隐性成本。

(二)“一带一路”战略在缅甸的内部政治风险

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另一国家,缅甸,政治环境也十分复杂,对我国在缅甸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极度不利。近年来,缅甸政府不断推进民主化,也使得军人集团,党派势力,缅北武装几方长期争斗。缅北民族地方武装问题一直以来是缅甸难以解决的沉疴痼疾,也成为中方在缅投资建设安全的一个阻碍。同时,党派斗争致使一些政党为赢得选票,以顺应民意为由,牺牲我国在缅利益。中缅两国密松电站合作项目就曾因此遭遇搁置,我国其他大型投资项目,如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也频频遇到抗议,难以顺利推进[ ]。另外,缅甸外交逐渐转向大国平衡策略,难免以中国的利益在中西方之间不断交换。

除此之外,柬埔寨国内政党斗争,互相倾轧。越南、老挝虽与我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一致,政局相对稳定,但越南因南海问题与我国产生嫌隙,老挝则担忧面临选边站的为难,两国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均存有一定疑虑。这些内忧对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项目投资建设,实则蕴藏了潜在的政治风险。大湄公河次区域虽机遇重重,但我国在此区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应时刻关注当地政治局势,防范政治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人民出版社,2015.

[2] 卢光盛,金珍.“一带一路”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J].国际展望,2015(5):67-81.

[3]任娜.美国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与中国的应对[J].东岳论丛,2014(12):116-119

[4]宋清润.从“亚太再平衡”战略看美泰军事同盟关系[J].国际研究参考,2015(2):1-6

[5]张继业,钮菊生.试析安倍政府的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援助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16(3):31-39

[6]王庆忠.日本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中国的战略应对[J].当代世界,2014(5):67-70

[7] 王庆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域外大国介入及中国的战略应对[J].太平洋学报,2011(11):40-48

[8]俞家海.“一带一路”在缅甸实施的可行性探究[J].黑河学刊,2015(11):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