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的策略探索
2017-10-23卢秋云
卢秋云
【摘 要】数学学习如何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设计有效的课前或课始的预学活动,可以推进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动力,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好的預学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适当引导和及时反馈。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学;策略
预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最常见的可放在课前或者课始进行,通过预学的反馈,有效组织学习,为学生的自主课堂提供强大的动力。有效的预学活动不能是简单的指令性预学,不能流于“放羊式”的无要求预学。因此,要提升数学预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预学任务,适当引导学习思路,及时反馈预学成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的策略进行探索。
一、精心设计,凸显趣味性
要想使学生积极地投入预学活动,必须激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学生的好奇心越重,就会越投入,预学的成效就会更好。
如预学《圆柱的认识》或者《圆锥的认识》。如果让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在课前用学具纸片制作圆柱和圆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饶有兴趣地进行操作,甚至个别学生制作失败后还要重新制作一次却不觉得厌倦。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还会互相讨论和交流,通过剪、拼等操作活动,一同对圆柱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预学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这一趣味性行为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自觉间企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成功,同时也获取了数学的体验,初步认识了新的事物。
趣味性的预学任务能促进学生乐于自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动力,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因为渴望获得新知而主动预学。
二、适当引导,提高预学效果
在布置预学任务时,适当地设置引导性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预学活动,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预学的能力和效果。如果布置给学生的预学活动采取松散的“放羊式”,而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就相当于是一个空的活动,学生也不会把预学当做一回事。最典型的,以往我们常常是这样布置预学任务的:自学第xx页到第xx页。简单而单调,于是学生完成的也很简单,随便书本翻一下就了事了。这样的预学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可以在预学任务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和练习进行导引和跟进,可以提高预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预学《质数和合数》,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预学任务:
1.自学课本第23—24页,解决下面问题。
(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13、15、24、11、42、3、5、78。
(2)我按照( )标准,把上面这些数分成两类:( )和( )。
(3)我知道( )是质数,( )是合数。
2.关于质数和合数,我觉得容易弄错的知识有:_______。
3.关于质数和合数,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
通过这样明确的三个预学内容,层层递进的预学难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当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自然会看书学习,进而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重点。而在新课反馈的过程中,又能感受到预学的成功感,学生不禁想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再如预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预学任务:
1.收集各种饮料瓶或罐子,观察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2.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
3.通过观察和了解,你能描述一下1升和1毫升的容量分别有多少吗?
有了这样清晰的预学问题,且提供了预学的具体活动,通过观察和了解,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容积单位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中体会到了预学的快乐,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及时反馈,体验预学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预学成果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让预学流于形式,成为课堂的过场,就需要在课堂中再次将预学任务提出来加以深化。一方面,以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增加预学的信心,比如针对学生预学的积极性、操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享受预学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展示预学的成果,为学生搭建能力展示的平台,增加他们预学的动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整理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如预学《三角形的认识》。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角形的高,且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和了解,所以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预学任务:
1.请你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请你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指出来。
3.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请你在自己画的三角形内画出一条高。
4.三角形有什么特性?找一找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特性的例子。
设计这样四步预学任务,结合作图,让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由浅入深。在课堂教学中,就可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高通过投影进行展示,并可请学生演示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及时让学生交流预学时的心得和困惑,使优秀的学生得到能力发挥的机会,而能力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同伴的指导习得新的知识。所有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这样的反馈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解决知识难点,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预学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不仅仅是去看看书就可以的,它需要我们认真踏实地去一点点完成。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教学来说,应是“一课之计在于预”。这个“预”,包括教师的预设,课堂的预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预学。好的预学活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预学任务,有的放矢,并及时反馈,进而因材施教。经过精心设计的预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刘凤英.让学生学会预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