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

2017-10-23邹毅王西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新媒体时代培养模式

邹毅+王西迪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近些年来,以新媒体、全媒体为主导的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并深刻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也给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变革。目前,国内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理论与实践未能统一,课程设置缺乏自主创新,忽视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等有待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学科融合

一、现阶段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播观念的更新

在当代新媒体,全媒体的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做到了及时性、无地域性。并且信息的存在开始呈现出平行多维空间并存的状态。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与传播教学中必须打破信息原有的本地新闻概念限制,培养学生们的新闻全局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世界周刊》中,就提出了“全媒地带,信息就是选择”这样明确的定位。因此,新闻报道需要全球视角,也需要对信息的自由选择,这也是节目《世界周刊》的价值及深远意义所在。

(二)理论与实践的合理配置

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媒体不断被迫转型,如果还仅仅依赖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们缺乏实践能力,无法迅速融入到新媒体时代。虽然专业型硕士比学术型硕士更加需要实践空间,但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他们两者之间也是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的,将教与学整合起来,进行启发式、双向互动教学,充分引导、发挥、挖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知识有更加深刻,更加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在创新实践,举一反三中充分的提升教学效果。

(三)学科建设的融合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新闻与传播专业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新闻与传播教育教学中的学科融合建设,还有待改进。由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们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灵活的实践学习之外,还应该掌握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随着电视节目类型与内容的不断变化,也有很多具有创新性的新闻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节目,就是一档兼具法律服务性,新闻时效性并具有典型的法治思考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这档节目紧紧扣住了中国法治进程的脉搏,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关注法制领域热点,充分的体现出了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而它鲜明的新闻性和现场感也凸显出了栏目的特色,使其成为了现今中国法治节目中的翘楚。如若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想制作这样一档电视节目,除了应该掌握充分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对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自2011年,便开始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创办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验班,这种学科建设和融合对于培养人才是非常有好处且非常实用的,然而,现今我国大多数高校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分科,分批,分班的教育,这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培养出新型的复合人才。

(四)应用能力的融合

在这样一个凡事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撰稿、策划、摄影摄像、音视频后期制作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得以生存。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应当有着先进的新闻聚合意识,并且发挥媒介组合产生的传播效应,能够挖掘各种媒介的特点。充分利用收集、互联网等可以进行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出受众的新闻资源,并且擅于与受众沟通互动。同时,拥有灵活转换文字和视频的能力,熟练地进行网站、平台制作发布。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中国的很多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就向世界充分的展示了中国媒体人的风采,她们大多是只身一人,带着手持拍摄设备,独立完成采、编、播的全部过程,这种应用能力的融合,也是新闻与传播专业所需要具备的。

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媒体所呈现的世界被称为“奇观世界”,大人物和大事件才能上报纸。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普通人的生活路线图嵌入了公共景观,日常生活成为今天整个传播和媒体事业跨进的领地。互联网社会呈现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路线图中的忧喜悲欢、得失进退,一种具体而微的情感、审美、伦理、德行、交往。新媒体发现了个体,个体从日常生活的水平面中浮了上来,接下来的内容生产也就进入了日常生活的状态。比如说现在非常火的网络直播,有网友直播喜鹊搭窝,直播吃饭,直播化妆,这些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便使日常生活进入公共空间。一些学新闻做新闻的人这时就会站出来问:还要不要曾经定义的“专业主义”?这就出现了一个必须警惕的现象:新闻是不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在嚴密的社会分工下,有一种产品就叫做新闻,它描述事实,必须将娱乐、评论、偏见分开,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一切都在融合,一切边界都在打开。

不得不说,融合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当代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教育模式应当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配合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行以新闻传播理论课程教学为主,拓展多学科的杂揉,从当下媒体发展的速度来看,新闻方面的从业人员如果仅仅只掌握这一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从学科建设和应用能力的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并且要注意进行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课程区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杂糅势必会打破知识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这一现象对于新闻传播学理论返回到实践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另外,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教学应当要强调讨论和参与感,这样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会在培养学生分析、领导和决策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会让学生感受到新闻职业的责任感以及大局意识,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

三、结语

目前,国内大多数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教学方案都注重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对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只注重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单一性专业学习。显而易见,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最合理的,各大高校应尝试进行学科融介,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介来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尤其应该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将该学科的资源与新闻传播教育最大程度的融合,然后形成融合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打造为本校的独有特色。

【参考文献】

[1]董天策.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4(4)

[2]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J].现代传播,2011(4)

[3]刘丹凌.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设置与培养模式探微[J].中国记者,2010(6):59-6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新媒体时代培养模式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