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10-23孙阳孙江洪

时代金融 2017年27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金融

孙阳+孙江洪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业发展的概况,结合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金融分别从信贷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方面、严防金融风险方面,三大创新维度共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尤其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关键词】金融 助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在实际工作中,力求落实供给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十三五步入新周期夯实基础。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一)供给侧概念

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关系。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而言,其生产要素主要涵盖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模块,致力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由图一的数据可以看出,自2007年后GDP增速下降明显,经济增长有“硬着落”风险。1998~2007年平均增速高达10%;2008~2015年平均增速为8.6%,特别是2012年起首度低于8个百分点,2015年首次低于7个百分点[1]。

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不同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失衡,在供需关系上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钢铁、水泥、煤炭、石化及房地产等部门产能严重过剩,生产要素主要滞留于重化工业等领域,效率低下,去库存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民生经济无法获得足够生产要素配置,发展受限。国人热衷国外购物和海淘等经济现象之所以出现,直接原因可能涉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及商品价格等,但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不同产品部门生产存在比例失衡,无法满足本国人民对部分商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我国长期以来依赖拉动需求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方式进行稳定经济增长发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短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会导致出现很多的经济遗留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经济政策调整,保证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

(三)结构性改革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从供需角度来看,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項重大举措,供给侧改革更侧重强调从生产要素入手,譬如人力、技术、土地等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满足百姓需求的商品,从根本上拉动经济增长。

从企业层面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实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发展目标,通过对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能够进一步实现提升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目标。通过建立产品优化机制,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对相应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提升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率。

二、金融业发展概述

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体系,业务管制较为严格。随着移动互联发展的深入和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表现在银行业,资产总量快速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明显改善,市场化幅度大幅提升,同时在各银行与企业之间引入了创新与竞争的机制。现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存贷款利率由原先没有弹性,转变为利率市场化,增加了信贷业务的灵活性。自加入WTO后,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低利率时代将持续,外部冲击对境内金融市场影响加大,金融业逐步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份额。

目前,商业银行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国有银行一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贯彻执行各项改革政策与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面对新常态的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企业经营思路,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巩固实体经济基础,确定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在经济调整的关键阶段,管住资金闸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发挥金融市场力量,借助各类金融工具盘活金融资源,改善资产结构,让资金从产能过剩领域流向供给不足领域。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一)信贷改革助力

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中长期资本的有效供给。据统计可知,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4.30%,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两倍多。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却累计下降5.8%,导致投资乏力。大量资金可能流入资产领域,造成资本市场暴涨暴跌[2]。在此情景下,我们从供给侧角度考虑,从三个方面出发,进行信贷改革。endprint

1.倡导绿色信贷。在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针对产能过剩行业,果断停止对一些“僵尸企业”输血,避免形成了大量资金沉淀,挤占了有效信贷资源。在银行发展中,牢牢握住资金脉搏,借助市场力量倒逼供给侧结构调整。发展绿色金融,倡导绿色信贷的核心主题是聚焦发展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积极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推进能耗大的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信贷,鼓励兼并和收购贷款,倡导金融产品的创新,惩戒恶意逃废债等举措,培育新动能,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信贷作为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主要通过以下三大方面得以推行与实现。

1)引导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等行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对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促进培育发展新动能。

2)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倡导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并购贷款、发行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等模式筹集资金开展兼并重组,加强对新兴产业、服务类产业、环保类产业的信贷支持,有利于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

3)降低对产能过剩产业的贷款比例。优化配置信贷资源,通过降低和压缩对“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贷款比重,化解产能过剩,支持产业转型与升级。

2.鼓励小微信贷。秉承多元化、政策灵活以及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先发优势,小微企业信贷作为最贴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产品,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有業务体系,借助外部电子商务、征信系统以及其他各类信用信息平台,获取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及时捕捉有效融资需求,坚持不断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从银行业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补短板”概念就是要从根本上补足短板、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力促进高科技、高成长性小微企业的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部署。

1)适当放宽准入,鼓励小微融资

在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虽然小部分企业能够获得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以及中小板、创业板等股权融资,但毕竟是极少数,而更多地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因此,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主体,为鼓励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要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切实降低准入门槛。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质,设计推出一系列专门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资金信贷产品,从供给面出发,以合理的供给推进各类要素的合理匹配,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创新环境,加快小微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全面满足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需求。

2)针对区域优势,进行信贷产品创新

针对部分地域性较强的小微企业来说,因资源集合因素,往往比其他小微企业更具优势。在区域集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市场细分、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同时,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支持地方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等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强调专业化特色,形成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信托报酬率高的产品条线。

3.推行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十三五”期间,银行产品创新的主攻方向是资产证券化,化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

1)信用卡中心资产证券化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为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提倡拓展全口径资产证券化。针对信用卡中心的业务,可将持卡人信用贷款的应收款项,即分期付款业务形成的基础资产,进行打包整合后予以出售,从而盘活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获得现金流,帮助信用卡中心扩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2)传统银行资产证券化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趋势,为盘活银行资产,通过ABS、ABN等灵活多样的产品模式,推行资产证券化,针对包括业已存续的信贷风险项目在内的资产及时进行组合出售、打包处置、资产转让、资产置换、资产重组等,实现自身风险项目的风险转嫁与防控,增强资产流动性。

总之,加强对银行信贷市场的业务指导,促进银行信贷产品结构的研发和升级,改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使用效率,加强提供对实体企业的融资功能,支持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形成。

(二)互联网金融改革助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国民经济原有的供给与需求结构,不断刺激新需求点的增长。原先部分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阶段,产业过剩矛盾突出,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的倡导,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正恰好满足这一类需求。

1.“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在传统产业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贯彻金融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加强在产品方面的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成果,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能力。在商业模式上,建设综合金融业务服务平台,比如推出交通银行手机银行、交通银行信用卡买单吧APP,实现足不出户一机在手完成多种类型银行业务的办理,进一步加深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

2.大数据时代金融创新。在信贷审批方面,针对企业授信的具体场景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将申请、审核、放款等流程创造性地搬到线上平台,通过手机银行、网页、PAD等方式实现非面对面授信审批,简化操作流程,为客户提供方便。

在全民理财时代,银行利用自身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客户的资产和资信状况的评估与审核,对接推送相应的理财产品,能够实现金融资产和客户需求之间的优质匹配,解放生产力。

(三)防控金融风险助力

针对信贷不良率的攀升,金融监管机构在前期需加强对金融机构发放信贷的监督工作,在后期需提高信用违约案件依法处置效率,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管控,支持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1.构建对未来混业经营的监管。混业经营是今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倡导由央行或国务院下属机构牵头负责,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作用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发展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出现交叉经营更加普遍。目前,不同市场之间还存在着监管真空。金融监管要顺应市场混业发展趋势,及时查补漏洞,重点做好交叉性、高杠杆金融产品的风险管控,督促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理财、票据、资产管理等业务,严格市场准入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维度监管。通过以上措施,真正意义上做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中的去杠杆和补短板。

2.加强监管措施部署。加强监管引导降成本,督促银行落实国家利率政策,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研究置换高成本融资路径,加强银行服务收费合规性、真实性管理,对现有收费项目进行精简合并,公示服务价目表。金融市场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控制风险,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间接地引导金融机构执行,两者共同支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四、总结

总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支持,而金融的繁荣发展,得以促进服务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也离不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审慎管理体制内,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创新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供有力支撑,金融助力资源配置、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条主线,将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注释

{1}数据与图表来源于央行观察。

{2}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

[1]杨涛.从供给侧改革看金融结构优化.浙江经济ZHEJIANG ECONOMY,高端视点,P12-13,2016(4).

[2]迟福林.走向服务业大国—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J].中国井冈山学院学报,P9-16,2014(6).

[3]刘延平,周开让.加快技术进步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出路[J].经济纵横,P8-11,20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