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绿色就业的瓶颈
2017-10-23陈致远
陈致远
突破绿色就业的瓶颈
陈致远
绿色就业鼓励人民参与经济发展,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绿色就业的发展需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使之创造更多绿色就业岗位;将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就业紧密结合,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将带来大量绿色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绿色就业劳动者培训体系。
共享发展 绿色就业 转型升级
绿色就业是指就业的行业和岗位实现“绿色化”,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低碳排放、降低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标准。具体来说,当前的绿色就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新兴战略性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型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绿色就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进一步保障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绿色就业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绿色就业能够提高就业率,鼓励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与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都强调共建、共享。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就业。同时,就业也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是人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进入社会转型期后,我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空间被逐步压缩,这些领域的就业岗位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高科技产业、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并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以风电行业为例,若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能在2020年达到12%,那么与风电相关的产业将会提供230万个就业岗位。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预测,2005到2020年间,中国因实施低碳发展策略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就业岗位数量达到3000万以上,会极大地促进绿色就业。
绿色就业促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绿色产业极大改善了劳动者的就业环境,避免了高污染产业给劳动者在健康方面带来的损害。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绿色产业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技能,因此绿色就业促使劳动者不断学习,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倒置了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不相协调。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跃升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包括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经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同样可以通过需求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作用于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会推动绿色就业发展,绿色就业填充了低碳环保等领域的劳动力,进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带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
多因素制约绿色就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要推进绿色就业战略转型,就要扩大这些低碳产业的发展规模。但当前我国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产业而全力发展绿色产业,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公共服务建设,社会建设必须要以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另外,绿色产业的主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这类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足以支撑绿色产业,更不能创造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目前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模式、技术、资金来源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就业岗位的供给。
尽管我国开始注重对低碳绿色产业的发展,但原有的体制机制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限制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而阻碍了绿色就业的岗位供给。当前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强制性或规范性措施,没有形成内生动力,这样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在与绿色就业岗位供给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政府价格补贴制度、产品认证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劳动者本身来说,部分劳动者不具备从事绿色就业岗位的能力。此外,绿色就业还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持,目前我国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关注的是节能减排,很少涉及绿色产业和绿色就业方面的内容。
与传统产业相比,绿色就业需要更高的资金、技术、时间投入以及风险成本。如在光伏太阳能行业创造一个绿色就业岗位需要投资91万元,而在太阳热能、生物质能领域需要投资的成本分别为70万和14万,这对于绿色企业本身以及政府来说,这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绿色就业岗位的转换上,一方面绿色产业岗位明显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提供的岗位,很难全部吸纳传统产业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人员受制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他们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绿色就业的岗位。所以,传统产业人员要想适应绿色就业岗位,又必须重新进行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
完善绿色就业政策,推动绿色就业战略转型
绿色就业的发展需要法律保障。要根据当前绿色就业的发展情况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入绿色就业相关内容。要建立以绿色就业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在产业规划中既注重扩大就业,又关注环境保护。要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使之创造更多绿色就业岗位。通过税收、贷款、招商引资等政策调整鼓励绿色产业发展,鼓励更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领域,促使这一领域的发展动力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市场驱动,降低绿色就业的风险与成本。同时,不仅绿色产业能够提供绿色就业岗位,传统产业中的转型升级行业以及优势行业也要推行岗位的绿色化,从而创造更多绿色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绿色就业的融合度,扩大其覆盖面。
扩大绿色就业的规模不仅要大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还要使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将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就业紧密结合,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应将绿色就业纳入考虑范畴,形成绿色投资、绿色需求、绿色技术、绿色发展、绿色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还要将绿色就业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密切相连。绿色就业并不是孤立的,也并不是独属于城市发展中的概念,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亦能够产生大量绿色就业岗位,如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公共服务、农村生态旅游等领域都可以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带来大量绿色就业岗位。
要建立健全绿色就业劳动者培训体系。在政策规划方面,政府应依据未来绿色产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绿色产业人才培育规划,引导各区域、各行业参与到绿色就业劳动者培育机制中去。在培训资金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投入到绿色就业培训中,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投资绿色就业劳动技能培训,建立起多样化的绿色就业劳动者培训平台。随着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很多岗位也将转为绿色岗位,所以绿色就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新兴战略性产业,还应覆盖传统产业。在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考核、岗前培训中融入绿色就业培训内容,让全体社会劳动者都掌握一定的绿色就业技能。建立绿色职业资格认定机制,对参加绿色就业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确保绿色就业人员的专业性,进一步规范绿色就业的发展模式。
(作者为嘉兴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科规划2016年度(高校)研究课题“‘3+1’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6SCG043)的阶段性成果】
①庞庆明:《中国特色共享经济:本质、特征与关键路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7期。
②邹晓抒:《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制度设计调整》,《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11期。
责编/潘丽莉 赵橙涔(见习) 美编/杨玲玲
F2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