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域文化

2017-10-22王诚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桐城派桐城特色

王诚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文化发展开始转向注重体现文化内涵,着重体现各地带有域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其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因此如何以文化的视角,打造地域文化素材,这主干即是地域文化精神。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旅游;桐城派;六尺巷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62-01

改革开放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物质富足,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地域文化的形成都与民族精神分不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不同的,在解放战争时期体现的是不屈不饶的长征精神。在人格方面体现的典型代表有雷锋精神,在现当下倡导的是实现丝绸之路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中国梦精神等等。精神是魂是主干。作为桐城人为之骄傲的桐城派、六尺巷,文化精神。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走出了两千博士,12位院士,清朝父子宰相故里,享有文都美誉,桐城文化主要以儒家为主,兼有释道两家文化精神形成稳定的桐城派六尺巷文化精神。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激荡清朝文坛二百余年,全国影响最大文学流派“桐城派”。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均是“桐城人”。故而文化界将他们连同追随他们作家群统称:“桐城派”。它绵延了二百多年,集作家两千多人留下了传世之作两千余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之大的文学流派,近代国学大家马厚文有诗赞“黄舒山水古今奇,释氏衰微儒仕追。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从明中以来,桐城学术兴起,名士多结社讲学,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佳人,就有了带有桐城地域文化特色传承的精神所在,才有今天文都桐城的底蕴。它的形成始于方苞,历经刘大櫆推动,至姚鼐而鼎盛,形成了定式的桐城派文化精神,是文都桐城的精髓,文化的象征。为什么桐城派文化能盛行几百年并影响后人,这主要是推动盛行的文化大家分不开。当时方苞为学为文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为志向提了“义法”主张“义为言之有物”,“法谓言之有序”古文约法,为“义法”说提供了一部示范书,被当时钦定为古文教材。由此受重视,后刘大槐在“义法”基础上提示“神气”说,并推动发展而盛行,这样带有地域特色的桐城派文化精神盛行并影响全国,而姚鼐是桐城派的大家,乾隆四十二年他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正式打出了桐城派,桐城派因运而生,他为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须兼备,其编有《古文辞类纂》风行当时,并影响至今;桐城派三祖是文化之桂是魂,才得以形成桐城派文化精神,并影响全国形成别支。有阳湖、湘乡、侯官等各派,它的繁荣以人为本,形成家家皆桐城,人人为方姚的局面。它的语言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说到桐城文化还要说“六尺巷”文化。六尺巷位于文庙西南不远的西后街。巷南原为张英府(即为相府)巷北为吴氏宅,长100米,宽2米。其当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宅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遂驰书京城,张英宰相阅罢,立即批诗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语调极其谦和,也就有了那著名典故;“宰相肚里能撑船,让他三尺又何妨”。今天 “六尺巷”故事广为流传,成了礼让的象征。如今的“六尺巷两端立有“礼让”、“懿德流芳”的牌坊。

二、重要影响,重大意义

桐城派在清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未,地域上也超越了桐城人遍及全国。主要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还有方氏门人曹铉、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槐门人,钱鲁斯、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古散文流派之广,形成特定散文家群,影响之圣,意义深远,还有六尺巷文化精神让邻里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人与人之间互让互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意义何其深远......

三、发挥优势,突显地域特色,打造文化精神的亮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民,提高全体公民文化素质,应当坚持共同指导思想,共同任务和目标,文化建设的共性前提下,突出地域特色,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继续发扬桐城文化精神,倡儒学、重人世、取功名、学而优则仕,明道义、继风格、以诏世者。盛行学习之风,要像桐中教父吴汝纶先生期许和“勉成国器”的校训和嘱托。

2.继续打造桐城文都这张文化名片让文风、民风更加淳朴,崇尚礼让文明之风,從我做、从娃娃做起,让桐城派文化更加昌盛。

四、地域文化发展推动(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经济繁荣

近年来,由于中央,省市都非常关心地方文化建设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极大地做到由地域文化精神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由于桐城六尺巷演绎的礼让,懿德流芳的文化精神,曾经中央领导唐家璇、吴仪,现在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王岐山等领导来过六尺巷,加之中央电视台录制了春晚节目六尺巷和MV民歌节目,并由桐城籍歌手张正扬颂唱。新的时期,把桐城地域文化又推向了文化发展新高度,最前沿,让桐城这个文化遗存丰富的小城文化旅游又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崇尚桐城文化观众不远千里迢迢来到桐城派家乡文都旅游,截止到2017年4个月吸引百万游客收入近亿元,成为旅游新贵并同时把桐城文化旅游圈介绍到全国及至全球。endprint

猜你喜欢

桐城派桐城特色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桐城派的山水书写与文脉传衍
周作人“桐城派”批评之梳理与反思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中医的特色
安徽桐城六尺巷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