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隐性习得知识的途径初探

2017-10-22杨学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途径小学语文

杨学丽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也是隐性习得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显性化的过程。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注重显性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总结了三条隐性习得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途径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隐性习得知识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59-01

每一位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或者在学校学习之外获得了大量知识,这些知识或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获得的,或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抑或是通过模仿获得的,但是均已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头脑中,体现在他们的行动或话语中,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显性知识的学习。这些隐性习得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探究运用隐性习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以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1 营造教学情景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基于此在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的教学情境只有做到了有“情”有“境”,“情”“境”互动,才能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创设教学情境应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有“境”无“情”会让课堂变得毫无生气,有“情”无“境”难以使学生思想被触动,心灵受到震撼。使学生既获取知识,又升华情感,获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

2 合作式学习新知,科学引导探究

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参与性、问题性和开放性,而个体获得的隐性习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靠个人观察、体验、反思、交流,因此探究式学习是隐性习得知识观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显性知识与隐性习得知识的共享,实现隐性习得知识显性化。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不进行题海战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根据学生自身的提点和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实践学习。如,在《我最难忘的事》作文教学课例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布置体验,积累素材;激发兴趣,交流体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体验范文,自由习作四个环节。四个环节都以体验为基础。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交流、拓展及实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在合作中进行积极探究。链接生活体验,舒展深度思维触角,在不知不觉中唤醒了内心深处的隐性习得知识。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新知识湿性知识和隐性习得知识,每一次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都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并扣住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焦点,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空间,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效力的活知识”。这时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2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记忆,以提高隐性知识的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无意识的记忆比有意识的记忆更有效,在直觉、顿悟、高峰体验等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学生的内隐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道德情操的完善和人格的涵养,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较髙的术性和审美价值。

3 提高隐性知识的水平促进学生语感发展

语感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这种无意识的直觉能力的基础。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一隐性习得知识。因此,在语感训练中,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应双管齐下,学生才能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髙语文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学生通过诵读,将这些文学作品渗透到自己的头脑中,即使没有老师去给他们讲授诗文结构、文法知识,学生也能深入其中,悟出一些文章的特点和结构,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通过内隐自动形成语感。不需有意识努力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可以在言语行为中准确使用它们。

4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专心致志地加以端摩、推敲、阻嚼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积极、充分地读,读出“情”与“境”,享受朗读的趣味。尽可能地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并丰富学生的实际知識,感知、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领悟其实在的意义,小学生的阅读量一定要大,既要有课内阅读,也要有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阅读积累可采取的方式很多。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积极摘抄,背面向自然。大自然中的一朵红花、一只死去的昆虫,都能引起小学生对大自然无尽的猜想,都是学生放松心情、醇情养性的天然教材。如春天的时候组织学生去野外游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多姿的鲜花,飞舞的蜜蜂。温暖的春风、飘扬的柳枝,成为他们说不尽的话题。金色的田野、绵绵的高山、清澈的湖水,他们会因所见所感对春天色彩的理解变得丰富起来,这种效果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面向社会。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在,生动的语言都来自于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走向街头巷尾,在日常听说中学习群众鲜活的民间语言;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学习规范生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进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市场调查,去发现各行各业的特殊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主动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李丽娜.内隐知识观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徐红.内隐学习理论及语文新课程改革[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途径小学语文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