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词语串起满堂精彩的策略思考

2017-10-22汤茂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想象改革

汤茂民

摘 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综观现今课堂上的词语教学,和词语相关的意义、外延均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词语教学可以说单调而缺乏新意。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对词语教学展开改革。本文就将从这个角度展开具体探讨。

关键词:词语教学 改革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49-01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知道,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一篇文本的基本构成方式,词语组成了句子,进而构成了段落,組合成了篇章,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要想深刻地把握作者内心情感,把作者的想法感同身受,那么理解词语这个基本单位就变得尤为重要。

综观现在的词语教学现状,虽然有对词语基本意思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往往流于表面。关于词语的内涵也好,意蕴也好,或者是词语的外延,均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运用,词语的韵味学生根本就没有去细细品味,根本谈不上进入词语的本质。所以词语教学,我们应该展开改革工作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起。

1 发挥想象,呈现词语意象

在词语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的是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特点,关注到的东西都是充满感性的,他们的思维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词语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这个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切实感悟词语意象,内化为他们内心深处自己真正的理解。

在课堂上,有些词语在学生互助阶段,大都达到基本的理解,学生也已经大致明白了一个词语的基本内涵,可是词语本身所包含的形象意境却还没被开发出来,对于词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自由的联想去深深体味词语的鲜明形象,让整个词语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们通过激活原有的表象,构建新的意象,让课堂上的词语单位和学生固有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广泛联系,紧密牵扯,日久天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越来越个性化,对词语的再生意象也会越来越强大,这样,词语教学才可以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泉映月》时,文章中写到了阿炳在又一个月夜来到了二泉,想到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心生感慨,创作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带领学生理解“坎坷”的意思,学生已经通过工具书或者请教同桌,基本了解了“坎坷”一是指道路不平,二是指人的生活困顿。学生都能够明白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字面意思就是说阿炳生活不顺,遭遇诸多磨难。那么到底应该让学生怎么样去深入理解“坎坷”的意思,从而来把握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创作过程呢?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阿炳在大雪纷飞的冬天,街头卖艺时是怎样一番场景呢?阿炳在风雨交加的夏夜,当天没有什么收入,而他又病倒了,他是怎样的状况?由于眼疾的影响,阿炳在街头撞倒了别人的菜摊,他又会遭遇到什么……”给学生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语境,让学生自由想象阿炳都会遭遇到什么样的经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体会阿炳那种生活困顿潦倒的现状,从而就更能深入领会到阿炳那不向命运屈服的高贵品质。借助文中“坎坷”一词,把原来凝固的词语激活了,赋予它强烈的生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2 有效拓展,感悟词语趣味

自古以来,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多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深刻感悟。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本质的用意还是帮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利用自身的文化底蕴,把自己对词语的深入理解,放置到课堂中,会直接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词语内涵,进而理解词语的外延,而且能够做到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既夯实了词语基础,又有效拓展了课外知识,可谓收效良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打白骨精》时,出现了一个词语叫“诡计多端”,笔者便引导学生积极联系课外知识,想一想白骨精在对付唐僧师徒时,分别都施展了哪些诡计?联系原来曾经上过的综合实践课上的“三十六计”,来深入分析一下白骨精的诡计千变万化。学生调动起自己记忆中的《西游记》的情节,再次结合课文内容,基本分析出来了白骨精先是假扮美女,诱使唐僧上当,是使用了“美人计”,接着又谈到了被孙悟空一棍打死之后,化为一缕青烟逃走,是使用的“金蝉脱壳”之计,当使用了几个计策均宣告失败之后,又化身为老人和老太来寻找女儿,这不是鲜明的“连环计”吗?然后总结道:“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真是环环相扣,计计相连啊!这就是我们文章中说到的‘诡计多端!”

在这个环节中,语文教师积极地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以需要理解的词语为支点,代理学生进入文本之中,在多重语境中感知到词语的趣味,从而有效拓展了词语的外延特征。

3 有声品读,展示词语音韵

中国许多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语言美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重视它的语言美,通过朗读去体会语言的声音、韵律和音调之间的协调,通过朗读去品味词语的意蕴,从而把握作者内心的情感基调。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尤其是诗歌的编排,一些押韵合辙的词语反复运用,叠声词的使用,等等,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节奏,使文章带上了强烈的音乐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到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技巧,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走,让我们去植树》一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植树造林的好处,文中第五自然段写到“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版图”一词原意是指户籍和地图,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明白了本文是写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绿化祖国的志向,全文押韵合辙,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知道既然荒滩、沟渠、山坡、公路等,到处都是少先队员的忙碌身影,到处都是红领巾的欢声笑语,那么也就自然而然懂得了“版图”是指祖国的辽阔疆域了。

在通过有声品读阶段,学生读到了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而是包含着强大意境的一幅画,或者是一首诗,在诗情画意的品读中,领略着祖国强大的语言魅力。

4 结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绝不能孤立地去理解领会,而是应该把它放置在文本环境中,通过发挥想象,或者是拓展发挥,也或者是有声品读等有效方式,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对词语的准确理解,从而串起整堂语文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家军.小学语文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4.

[2] 吴福林.语文教学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3]于永正.于永正语文课堂精彩片段[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想象改革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改革之路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