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体设计》重点课程建设探索与研究

2017-10-22李婧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建设教学目标

李婧

摘 要:通过对《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目的建设的梳理,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归纳,结合课程教学的条件,对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字体设计重点课程建设的总结,目的在于积累教学经验,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J5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10-02

一、课程教学目的建设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课程始终坚持学校的教育方针。任课教师按照学校人才转型的思路在《字体设计》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作了创新和改革,同时也为独立学院今后的应用人才转型提供了借鉴。在教学中教书育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手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岗位需求标准

字体设计课程的学习和设计创作,目的在于让学生基本掌握以下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的综合概述,使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要求、教学大纲,以及为学生强调、使得学生了解本门课的重点和在实践环节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课程的教学重点;明白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理念、方法;懂得字体设计在企业形象、公共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掌握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企业形象、公共环境中运用的基本技巧(含基础理论、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并学会综合运用分析作品;具有市场的判断能力(观察方法)、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熟知设计方案的实现技术。通过对字体设计的探索,建立基本设计审美观,探索平面设计、企业形象、公共环境中字体设计的审美基本标准;建立与其它设计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如与《标志设计》、《企业VI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个人综合修养标准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加深对字体设计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在艺术设计领域,学生能够领会并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类知识,掌握正确的字体设计方法。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以实现本课程的设置意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一)根据不同开课年级,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开设课程针对大二、大三的不同年级,因此结合课程需求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师因材施教,同一门课程同一课时,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具体形式有: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三年级,第六学期。任课教师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对接的角度,将两门课程内容作了统一的安排,即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所设计的创意字体,要合理的运用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如《品牌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招贴设计》等。这样的安排,一来用其他课程验证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成果,二来合理完成课程对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间关系的理解。

授课对象为大二年级,第三学期。教师将设计赛事及社会课题引入课堂。具体做法详见论文1.2节、1.3节内容。

(二)将字体设计赛事引入课堂

在《字体设计》课程上,教师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努力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专业基础课程技能。课程结合由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主办的“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此次大赛是全国字体设计比赛的高级别赛事。由字体设计专家和学生共同参赛。由此一来,学生的作品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从更加专业和实用性的角度去设计作品,而不是停留在虚拟方案的设计上。至今,我专业在此次赛事中有七件作品获奖。等级奖获奖作品于2016年3月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三)结合社会课题完成课程的教学

课结合燕京理工学院文明校园的主题,设计校园标语的创意字体,让学生的作业走出课堂,应用在校园的教学楼、花园、宿舍楼、图书馆等方面。并希望通过一次作业提升学生文明校园的意识。字体设计一旦被采用,便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这更会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学生手绘字体的能力

考虑到学生做设计更依赖于软件,而字体设计的基本功是手绘稿,因为好的创意来自于人脑而不是电脑,手绘稿是人脑创意的第一步,电脑设计是第二步。因此,在课程中,教师为学生强调,首先要有手绘创意字体,再用电脑软件实现出来,不可直接用电脑做字,这有可能会被现有的印刷字体禁锢了创意。

(五)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课堂结课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作业互评的过程中。

在教室中,教师会摆一张大桌子,供师生交流学习讨论用,共同探讨学生作业的问题。此交流适合师生间交流,也适合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课后点评环节中,让学生来点评同学们的作品,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乐趣。组织学习小组,采取交互式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结课当天,让每组学生对本班设计作品进行45分钟的观摩讨论,结束后,同学间进行有记名投票制,选出当日学生心中的“最佳设计方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计10名”,并采取奖励分制度,教师可以对学生心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数奖励。

(六)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字体设计课程是一门艺术设计创作实践课程,在学生设计字体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学生身边,一对一的进行辅导和讲解,或亲身示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作品中的问题与不足,最大程度的理解理论讲授的内容,并实现在作品之中。

(七)“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endprint

字体设计课程注重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即引进行业专家进行学科讲座,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博物馆等参观教学。在课程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来到中国印刷博物馆和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厂进行学习调研,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与先进的设备器材开展字体设计教学活动。并定期参观字体设计类展览

(八)加强任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专业专职教师大多为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所以我们的青年教师必须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要求课程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利用暑假到设计公司中锻炼学习,并自觉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新专业知识。定期参观艺术类展览,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升专业眼光。教师还将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制作微课,参加“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工作,获得奖项的同时,增加了教师对本课程教学的经验。

教师亦可利用海外课程学术交流活动,体验海外教学模式的新做法,感受国外设计的新思潮。如《字体设计》任课教师参加了加拿大海外课堂学术交流。

(九)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

如今,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要求文字信息的传达方式与传统印刷模式有所不同,所以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能够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介质来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意识,做到与时俱进的教学。

三、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一)展厅建设

作品展示是艺术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汇报展的形式展示学生平时的各类课堂作业,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和交流的作用。也可作为学生课外实践的展示平台,同学们通过办展览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布展能力。

每次《字体设计》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会组织小规模的“字体设计优秀作品展”。让学生亲自装裱自己的作品并布置展览、调试灯光。延续了课堂学习内容,扩展了艺术作品的展出知识和技巧。

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之间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工作室建设

“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的前提下进行的,又是以學生为主体,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并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具有形式机动灵活、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参与热情高、可操作性强、适应面广等特点。

我院成立“字体设计”工作室,将喜爱学习、研究字体设计的学生们聚集到一起,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提升字体设计能力。

(三)校企合作建设

校企合作项目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实践学习的机会。以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产教融合的教学,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去见世面、长知识、开阔了眼界,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了能量,更有利于同学们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四)利用微信平台发布优秀作业

对于课程的优秀作业,会定期在专业微信平台发布,宣传教学成果,激励学生努力。并可以加强教师、学生、家长联系,共享教学成果。

四、结语

《字体设计》课程是一门关于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包括实践的技巧。

《字体设计》课程为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教师也积极寻找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于探讨,相信《字体设计》课程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会不断的摸索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雷蕾.数字媒体时代的字体设计课程研究[J].文艺生活,2015(09).

[2]吕金龙,康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为例[J].美术大观,201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体设计课程建设教学目标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