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10-22文寿华
文寿华
摘 要:高职院校以面向社会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因此在传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其重要性所在,然后从服务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策略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望笔者在本文中所研究的内容,能够为当前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職业能力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39-01
较之传统高等院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对于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服务、管理以及生产等社会各行业的一线技术性人才,注重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生成与提升。如今伴随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有知识、没技术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高职院校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如何将自身优势发挥得更为明显,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笔者认为其关键就在于在校期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满足社会对人才所需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与此相对的却是毕业生实际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对等的尴尬局面。所以目前我国人才市场、职业介绍中心以及每年各种大型的人才洽谈会议时常会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企业却无法寻觅到符合自身发展定位人才的状况。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条件。为了缓解这样一种局面,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更应当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填补社会人才需求的巨大空缺。
其次,在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之举。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其并不理想,显然这个结果与高职院校本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差异与不足。而且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国正处在转型期,不同区域、行业以及企业之间,仍然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为传统劳动力所占据,这不仅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时间很难充分就业,更导致整个行业的劳动力综合素质迟迟难以上升。所以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人才更加充满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使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各类职业岗位,将有助于其与社会岗位的无缝对接,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
2 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理念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育机构在进行教学规划时,会将学生是否完成教师所布置或者说学校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设定为唯一的毕业标准。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会致力于学分的完成,致力于成绩的达标,而忽视了不同知识背后对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升。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状况,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选择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确立和实现“服务强校、就业立校”的方针,让高职教育生成特色、办出水平,成为让群众信任、让社会有需的优秀教育机构。而为了服务这样一种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师必然是以实践为主导的双师型教师,必然是拥有高技能以及高知识储备的应用型教师,以便确保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步入工作岗位,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工作、服务于社会。
2.2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保障高职院校所有实践应用活动以及教育理念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较之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意味着增加选修课,精简或压缩专业课和必修课,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能力,并开设诸如管理、经济等对于社会就业拥有广泛利用率和适用度的课程。而从细节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拥有这样两种结构:
第一是模块结构,即专业在公有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选定专业某一就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灵活组合个人的课程体系;第二是核心课程结构,即每个专业限定三个以下的核心科目,然后将计算机和外语作为目标课程,组合式的课程设置方式,让每一堂课小而精。
2.3 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践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实践环节,既要根据学科特点,重视基础和理论教学,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尝试到生产一线去实地考察和了解,知晓社会人才所应具备的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将拥有优秀工作经验和足够理论技能的专家请到学校中来,担任客座教授,分享各种经验教训,帮助学生掌握最为全面的实训知识。
其次,学校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步相行。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将理论贯穿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有益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最后,取缔以成绩或学分为唯一维度的考评策略,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状况。为了实现这一点,学校应对传统意义上的考评策略进行更新,对考试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规划,如增加试题当中需要理解、应用和思考题目的比例,以方案设计、应用分析和思维创造等类型的题目为主导,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创造与应用能力;同时,在考试方法和渠道方面,也可以适度创新,如笔试口试相结合,操作和问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步考察等,这些都是能够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有益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方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是应对国家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之举,也是践行自身定位与发展轨迹的必经之路,而为了达成这一点,教育工作者以及院校管理人员就要注重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等方面做到创新、做到拓展,以便更多从高职院校走出的学生,能够更快地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发挥所学、发挥所长。
参考文献:
[1] 马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28-130.
[2] 杨建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04):2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