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莎翁戏剧的音乐剧改编

2017-10-22华婧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歌词音乐剧人物形象

华婧

摘 要:《仲夏夜之梦》作为莎翁“四大喜剧”中最知名的剧目之一,全球对其分析解读的文章甚多。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论化总结,结合音乐剧目排演中的思考,着重分析将文学作品改编成音乐剧剧本的思路与心得。

关键词:音乐剧;风格定位;剧情解构;歌词;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83-02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形式,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融合,将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三种艺术融为一体。此次将莎翁的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改编为音乐剧作品,除了由于其本身的故事适宜音乐化表达,也希望利用音乐剧表演、舞蹈与音乐并重的特点,尝试将音乐与表演专业打通,进行联动教学,在剧目排演中引导表演与音乐专业学生提高“形、台、声、表”的技能与素质。

一、劇目整体风格定位

改编后的《仲夏夜之梦》由年轻演员作为表演主体,观众群体主要面向于大学生,因此在剧目的整体风格上希望更加青春化,以年轻人的爱情为主体,台词运用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加入现代流行元素,放大全剧的喜剧内涵,剧中人设映照出当下都市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故又定名为“青春版”,以活泼的形式符合年轻人观赏喜好,讲述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

二、剧情结构的改编

音乐剧较其他舞台剧而言有其独特之处,即故事性和歌唱性并重,既追求情节丰满生动,又需要具备优美而富有诗意的音乐唱段,因此剧本在保证戏剧性的前提下,故事线索不宜过于复杂。《仲》剧原著中有两条故事主线,众多角色,情节较为复杂,最初一直困于如何用音乐剧的方式将繁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讲述清楚,最后决定抽取其中的一条故事主线,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和加工。

改编后的故事背景依旧是古雅典城市,等级鲜明、制度森严,奉行权威统治。贵族少女米娅与平民小子山姆真心相爱,米娅的父亲却一定要她嫁给同为贵族子弟的狄米特,米娅不愿接受父亲的安排,万般无奈之下决定与山姆一起逃离雅典。米娅的好友海伦一直暗恋着狄米特,在听说米娅逃离的消息后,决定跟狄米特表白,却惨遭拒绝。这一切均被魔幻森林的精灵们洞悉,仙王仙后感念海伦对狄米特的真情,命精灵帕克找来能左右爱情的魔药“爱懒花”,只要将花液滴入眼睛便会爱上自己第一眼看见的人,以此促成海伦与狄米特相爱。不料帕克却误将花液滴错人,导致山姆与狄米特同时爱上海伦,搅乱了四人的感情。经过一番波折后,最终仙王仙后设法解除了爱情魔法,使两对年轻人恢复初心,他们也在波折中领悟了爱情的真谛,学会了真诚相待。

改编后的音乐剧《仲》抽取了原著中四个人类青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依旧顺应原著精神展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对比——人类城市与魔幻森林,人类城市真实、理智、社会机制完善、秩序严明,而魔幻森林则象征了人们的潜意识,感性、情绪化、不受约束,充满了激情、焦虑等混乱情绪。全剧由五幕20个唱段组成,以人类青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魔幻森林精灵们的出现使剧情有了戏剧性动力。

三、歌词情节化与诗意化并存

音乐剧剧本的创作过程,应是从戏剧的音乐性到音乐的戏剧性,即在导演的引领下,剧本创作具有音乐空间。① 音乐剧中包含大篇幅的唱段,其功能有二:第一,表达人物思想和情绪情感;第二,描述故事情节。因此歌词应具备美感和诗意,同时还要对情节有推动作用,符合情节逻辑、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唱段的歌词应为其音乐创作的展开做出文学预设,以达到剧本的文学性与音乐性、戏剧冲突与音乐高潮的高度统一。

(一)诗意化表达

本剧在歌词上部分借鉴了莎翁原著中的文字,整体风格也采用诗意化的表达。如第五幕中众精灵的合唱歌曲《爱懒花》就是运用了部分原著中的台词:“那一朵紫色的小花/尚留着爱神的箭疤/看它那灵液的力量/伸进他眸子的中央/当他看见她的目光/便显现出庄严妙相/如同那金星照亮天庭/他倒向她婉转求情。一切卑劣的弱点/在恋爱中都无足轻重/均变成美满和庄严/等盲目的人将它采撷/爱情全然没有理性/只有翅膀不能用眼睛/若在爱中鲁莽~任性/变生出纠缠的乱象情意。”

(二)歌曲与台词融合

音乐剧较歌剧而言其风格更为大众化、流行化,因此剧中歌曲与台词的比重相当,且时常采用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方式,将台词与歌曲合为一体,以此更明确的表达唱段含义,使歌曲更易于理解。

四、人物形象鲜明多样

莎翁笔下的人物塑造精准而深刻,借由这些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抒发对时代、对人性的思考。在莎翁的剧中,通常不只着笔于人物个体的思考与行动,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映射一个社会或一个群体的整体风貌,表达戏剧内涵。

(一)故事主线——四个雅典青年的爱情

两对雅典青年的平行安排是《仲夏夜之梦》最大的人物特色,用这个群体的爱情故事映照出当下年轻人的普化状态,看似是描述百年前古雅典的爱情,但也贴合了当今社会年轻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经历。音乐剧沿袭了莎翁笔下四人的情感纠葛,对其人物形象做了调整,使之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与思想状态。

1.米娅与山姆

米娅出身贵族家庭,长相出众气质优雅,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山姆外形高大帅气,虽出身平民,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纯净气质,细腻体贴,沉稳踏实,知人所想并能适时的给人最合适的关怀。两人倾心相爱,当爱情遭遇阻挠时,两人坚信追随真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决定私奔。原本坚定的爱情却在精灵的错误指引下发生反转,真心相爱抵不过爱懒花的爱情魔法,山姆中魔法后第一眼看见了海伦,便被这眼前的幻象迷惑,执拗的爱上海伦,忘记了他与米娅的真情过往。这样的情感经历,背景虽是古雅典,却也是当下年轻人很典型的情感状态,相爱的男女虽有着天差地别的巨大差异,爱情支撑着他们越过所有坎坷荆棘,但真实的生活却比故事更加充满变数,爱情最终没能逃过平淡岁月的消磨,一次世俗的诱惑打破这份坚守,感情在一瞬间土崩瓦解,爱情面临着巨大考验。endprint

2.海伦与狄米特

本剧中海伦的人设较原著有很大改动,同为贵族子弟,却与米娅的淑女形象截然相反。海伦性格活泼外向,对传统的贵族礼仪具有反叛精神,她不喜欢传统女性服装的束缚感,因而时常男装打扮;她厌烦传统贵族女性的繁复礼仪,因而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更具男子气;她十分重视感情,面对爱情总是逃避,思虑过多。海伦与狄米特从小相识,早已对狄米特暗藏情愫,但狄米特却一直无视她的存在,海伦怕表露心意后情人不成连朋友的身份也失去,因此一直掩藏自己的情感。海伦对狄米特是单向的爱,付出大于回报,甜蜜也苦涩,执着的令人心酸。我希望用海伦映照出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状态,在讲求个性的现代社会,许多年轻人都乐于给自己打上“个性”的标签,外表洒脱不羁,快人快语,随性多变,内心却依旧保有那份原始的单纯与执着,感情世界细腻柔软,对爱情执着投入。

狄米特似乎是四人中最不讨喜的一个,这个人物的语言和行为都呈现出一种压迫感和侵攻性,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许多版本中,这个人物都被处理成反面角色,但我认为莎翁笔下的人物最大特征就是深刻的体现了真实的人性,人性复杂不能简单的区分,善恶的衡量应取决于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因此本剧将狄米特塑造成一个典型的贵族公子形象,外形高大帅气风度翩翩,性格孤傲自大,坦率直接,给人冰冷且高高在上的压迫感,自恋的完美主义者。狄米特的爱情态度也体现了一种执拗与盲目,由于先天的优越性,导致他对无法获得的事物充满了挑战和征服欲望,看似执着的追逐,其实并不明确这是源于真爱还是源于占有和获得的满足感。

(二)故事的推动者——魔幻森林的精灵

原著中仙后与变成驴头的“线团儿”构成了另一条平行的故事线,而本剧将这条故事线摘除,并将相关人设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仙王仙后合为一个整体,构成引发爱情乱象的诱因;帕克仍保持原著中的设置,是仙王的仆从;变成驴头的“线团儿”被改编成魔幻森林中的精灵之一,换名“驴管家”,是仙后的仆从,与帕克一起构成了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1.乱象的诱因与解决——仙王仙后

本剧中仙王仙后是爱情乱象的诱因,象征着仲夏夜“梦”的开始,影射潜意识里暗藏的混乱与不受管束,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施展魔法,打破现实常规,重置人物关系,左右人类的情感,一切皆可自由改变不受拘束。而这两个人物性格也呈现出更为复杂、感性的一面,仙王有通晓万事之能,其形象本该肃穆威严,恪守法度,但他更喜好饮酒玩乐,“只有美酒和欢乐才是必需品”,平日爱与精灵们饮酒狂歡,完全不显王者威仪,但真严肃起来则果断精准、运筹帷幄,让人不明觉厉,无人敢违其意。仙后外形美艳妖娆,看似高冷凌厉,性格则是温婉柔情、母性十足,喜欢惹花弄草,也爱窥探人间,操心人间的繁文琐事。两人之间时而亲昵时而又相互嫌弃,喜则合不喜则散的微妙关系也很是有趣。

2.贯穿全剧的丑角——帕克和驴巨人

西方民间文化中有诸多关于“精灵”的传说,他们往往是造物者,又是恶作剧者,这些形象被逐渐过渡到欧洲文学作品中。《仲》剧中的精灵帕克和驴就是作为“小丑”形象出现的,小丑形象在小说中时常被赋予与众不同的特质——即魔术师的功能,他们往往是故事的转折点和冲突的推动者,也起到贯穿全剧线索的重要作用。

本剧中的精灵“帕克”和“驴管家”便是线索性人物。帕克沿袭了原著中专爱恶作剧的小精灵形象,抱持游戏人间的态度,滴错花液后不但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很有趣,代表了对脱序状态的偏好。驴管家是本剧中添加的人物,与帕克形成对比,他细腻谨慎,行为举止有些“娘娘腔”,思维简单不善变通,是仙后身边的管家。两人无意犯错后帕克非但不着急改正,反而抱持看热闹的心态推波助澜,引发爱情乱象。

正如原著中所说:“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本剧体现了爱情的复杂和多变,也展现了几种不同的爱情观和生活态度,在结局中我仍希望回归爱情喜剧主题,传达给观众“用真心体会情感,用真诚面对感情”的正能量精神。眼见未必为实,心灵的召唤才是真实的指引,回归初心,秉存真诚与信任,风雨之后终是彩虹,大团圆的喜剧结尾迎合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注释:

①陈蔚.音乐的视觉形象——田歌篇——音乐剧《五姑娘》导演札记》,发表于《音乐剧教育在中国——首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学艺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参考文献:

[1]陈挺.<仲夏夜之梦>的主题、人物及情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2]李志斌.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J].长沙:湖南大学学报,1993(04).

[3]陈达.浅析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评介,200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词音乐剧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