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

2017-10-22汪晓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张爱玲金钱

汪晓佳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充满苍凉之意,有意识的弃绝人生飞扬的力度表现,着意于人生安稳的描写,大都以悲剧为主题,尤善写女性悲剧。这篇文章探析了张爱玲小说的主要女性形象,并旨在使读者从中体悟到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弱点的揭露,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批判及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金钱;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12-0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世界一片繁荣,名家辈出。张爱玲是其中一位无法忽视的天才作家,她以独树一帜的写法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出突出贡献。张爱玲小说融汇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束传统与西方现代小说的写作技法,追求内涵与文字的光华神韵,始终萦绕着或隐或显的苍凉之意。她的小说基本围绕着女性情感世界展开,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跨越了对女性情感世界的表达,关注女性生存,对女性予以批评、同情及赞美,揭示女性乃至人性的弱点,批判封建主义男权社会。现在,本文具体来探析张爱玲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一、为男权社会所桎梏“自甘为奴”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子处于弱势地位,被圈禁于家庭之中,往往平庸、内囿、苟且,惯于服从,缺乏独立意识,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在民国时期,封建社会瓦解,但封建思想仍植于不少女性的心中,产生了不少“女结婚员”——女性通过婚姻获得一张长期饭票。张爱玲曾说:“人们虽知历史上女性的卑弱,但在文学史上没有将这卑弱的历史刻画得如此苍白令人惊恐,原来卑弱的女性历史,有一半是她们自甘为奴的!”张爱玲小说的某些女性形象正体现了这句话,以《倾城之恋》的白流苏为代表。

白流苏离婚后在家里呆了七八年,最终迫于家庭压力,开始了一场远赴香港的“豪赌”——为谋生而谋爱。一直困守于家中的她终于开始反抗,然而这一次反抗将希望全部寄托于男子身上。她与范柳原开始爱情较量,经过几番费尽心力的争取,只沦为他的情妇,而一场香港战争拯救了她,她与范柳原最终结婚。但悲剧不会停止它的步伐。她永远是范柳原的附属品,卑微不自主,更别说色衰后的她。她严重缺乏独立意识,自立更生的精神!她生活于“他们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的白公馆,一个封建思想仍然浓厚的地方,她的心也慢慢被腐蚀了,失去追求幸福,追求自主的勇气,甘愿寂寂地度日,甘愿为奴。

二、人性沦丧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善于描写“丑”,揭露人性“恶”的一面,光华流转的文字,苍凉的意味,对人性与社会的批判不留痕迹,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张爱玲的小说“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人性沦丧的女性形象是主客观的共同结果,文学中除了隐匿的痛恨外也笼着一层跨越善恶的慈悲之心。可恨,可悲,可怜。此类女性以七巧为代表。

七巧(《金锁记》)被哥嫂嫁到姜家,一个名门望族,当残疾的二少爷的妻子。她的悲剧始于金钱。她在姜家地位低下,仆人都不起。她缺失爱情,性欲也难以满足,她颇为压抑,“她是担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心里偏偏来的那么嚣张”。在被三少爷拒绝后,情欲的渴望渐渐熄灭,对金钱开始疯狂的追求。她为了金钱将虚假的爱情面纱撕开,毁了渴望的爱情。她为了金钱也丧失了真挚的母爱,她对儿子有畸形的占有欲,(他是唯一一个不想她钱的男人,即使只算半个男人。)用阴狠的办法对付儿媳。她怀疑任何接近女儿的男人,认为贪图她的金钱,她情欲的缺失使她嫉妒女儿,她有“疯子般的审慎與机智”,利用谎言破坏女儿的爱情。

三、理想型的女性人物形象

张爱玲小说虽着力以冷漠的笔触揭发女性的缺点,少有明丽的“亮色”,但也会有充满美的女性形象,如顾曼桢,丹朱等人,现在以顾曼桢这一女性为例。

曼桢是《半生缘》的女主,是一个理想型的女性形象。她是美善的结合体,她独立,坚强,具有自立更生的精神,洗尽了把未来寄托于男子身上的旧思想,并勇于承担养家的责任,“她的脚踝是那么的纤细而坚强的,正如她的为人”,家累沉重,她依然充满朝气。她对世均的爱真挚感人,“世钧,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她深深为世均着想,为了不负累他,不断推延婚期...张爱玲仍执着于苍凉的写法,也许悲剧更令人深思,更振动人心。如她所说:“苍凉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我想起《金锁记》开端的几句话,“年轻的人想起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湿晕,像一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我想,这句子中流露哀婉苍凉是对张爱玲小说的文风的一个美丽的诠释。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都是世间最普通的一群人,然而通过纷繁的,鲜明的女性形象的爱恨嗔痴,感受到了“平凡里的传奇”。在这些女性的情感世界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万燕.女性精神:有关或无关乎张爱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3).

[2]金宏达.回望张爱玲.镜像缤纷[M].北京:文学艺术出版社,2003(01).

[3]左怀建.边缘游走:中国现代文学分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张爱玲金钱
九月雨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