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调查与护理干预

2017-10-21黄春霞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压力源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黄春霞

【摘要】目的:通过访谈调查的方式,对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压力源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访谈调查,从访谈结果梳理出患者的压力源,并根据不同的压力来源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各方面压力。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所受到的压力来源分为心理压力、疾病认识、家庭及社会压力等。在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所受到的压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压力情况,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血液透析;压力源;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对肾功能衰竭病症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具有的治疗周期较长、经济投入较大等特点十分容易给患者造成较重思想负担,随之而来的,就是患者将会受到来自疾病的认知、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1]。因此,肾衰竭患者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在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时,还需关注起患者的心理负担,而缓解患者的这一负担也成为了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我院8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寻找患者在疾病治疗及恢复过程中的压力源,并根据不同的压力来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关于压力源的访谈调查。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32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4.8岁;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从3个月至8年不等,平均透析时间为3.51±1.62年。从患者的文化水平来看,具有小学文化的患者有12例,初中文化的患者有25例,高中文化的患者为31例,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患者为12例。从患者的患病类型来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29例,高血压肾病的患者为24例,慢性肾小球炎的患者有2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配合此次调查工作。

1.2方法

1.2.1访谈调查

研究者对于访谈内容进行了4个方面的设定,分别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认识、社会及家庭。

(1)心理状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或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一是由于透析治疗的长期性、反复性,二是由于透析过程中容易产生恶心、低血压等并发症,三是透析治疗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患者自身的正常生活,种种原因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十分容易产生对治疗的恐惧、焦虑或自卑心理。

(2)疾病认知:在早期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对自身病症知识的缺乏,容易造成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上的疏忽,缺乏自我护理的能力和意识。

(3)社会因素:在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之后,由于已经影响到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患者不得不脱离原本所在的社会环境,重新改变自己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此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治疗要求,需要他们长期的进行动静脉的内瘘穿刺,也难免会遇到穿刺失败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形成血肿,使其形象受损[2]。同时,当前社会群体对于尿毒症等病症的认知还不完全,甚至会出现鄙视或害怕尿毒症患者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自卑、退缩等心理,更丧失了对疾病的治疗信心。

(4)家庭因素:血液透析还会造成患者肾脏的永久性损伤,再加上血液透析过程的长期性,照顾患者的家人也会出现一定的疲惫,再加上若不能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容易导致患者缺乏家庭支持,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的发生。从患者角度来说,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最好的精神鼓励,家庭也同样是其精神刺激与压力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家庭因素进行着重分析。

1.2.2护理干預方法

针对于患者的压力来源,医护人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4类:

(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尽力取得患者对其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对于刚开始做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做好对其的随访工作,向其详细的解释透析的基本原理,并嘱咐其遵循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了解透析过程的周围环境,做好稳定情绪的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3]。另外,医护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鼓励措施,如通过举例原先的成功病例等,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治病信心,让患者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2)疾病知识教育:针对由于对疾病原理不了解而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重加强对病症知识的宣传工作,让患者对肾脏疾病和血液透析有着科学正确的认识。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增加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等食物的摄入,让患者能够形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3)鼓励患者融入社会: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多鼓励其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以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4)鼓励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护理人员先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的沟通工作,提高家庭成员对患者给予鼓励及支持的重视[4]。除了让家人能够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支持以外,还需要患者在家中生活时,帮助其测量血压、测量体制、控制饮食等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结果

研究表明(表1),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来源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疾病认识4个方面。且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在各个压力源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断增加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严重的肾脏疾病[5]。血液透析作为当前治疗肾脏衰竭等疾病的主要手段,其治疗周期较长、经济投入较大等特点,容易让血液透析的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本研究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来源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的压力来源自自身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家庭和社会压力等,若对这种压力来源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容易滋生恐惧、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对于病情恢复也起到了消极作用[6]。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对不同类型压力源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宣传疾病知识、鼓励患者积极融入社会活动以及鼓励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等等,结构表明,护理干预后,患者对各方面的压力感受度明显降低,心理状态有了的改善,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积极度也在不断增加,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压力过重问题普遍存在,且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压力的来源也各有不同。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具体的压力来源及造成压力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期能够更为科学高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讯作者:王素萍)

参考文献

[1]张敏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源分析与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0):84-85.

[2]余梅.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06):62-62.

[3]耿巧玲.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 24(04): 200-201.

[4]罗春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贵州医药,2015,31(05):475-476.

[5]潘艳丽.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J].心理医生,2015,21(15):89-90.

[6]陈伟,徐燕.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9 3-2994.

猜你喜欢

压力源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应对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