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叔本华和尼采的死亡哲学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2017-10-21努尔比娅·吾买尔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叔本华尼采超人

努尔比娅·吾买尔

叔本华和尼采对死亡在某些方面存在相同见解,都认为可以将死亡纳入人本主义范畴,并且将其上升到哲学本体论高度,而且认为个体的死亡不值得被重视,并且在严格意义上将个体和生命意志区分开来。

(一)将死亡纳入人本主义范畴并将其上升到本体论高度

叔本华关于死亡有两句名言:“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恐怕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叔本华的观点是死亡之所以能给哲学家灵感,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在传统哲学的观点里,认为人是理性动物;而叔本华则认为人类作为意志的客体化,最内在的本质在于意志而不是理性,这种意志是对生命的强烈欲求。他认为人类会畏惧死亡完全是因为人这种个体是生命意识的表现形式。从叔本华的角度看,哲学作为人生的工具,它之存在的全部必要性和基本任务,就在于使人类平静的面度死亡,为人类面对死亡提供精神力量。

(二)个体生命现象有生有死,生命意志却永恒不灭

尼采对于生命意志永恒不灭的理论体现在他的“超人哲学”和“永恒重现”中。尼采的超人哲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尼采所说的超人是超越了人的存在。尼采运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认为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而超人就是由人类进化而来的。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一种对于虚妄的现世世界所提出的一种具有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学说。其次,超人的人格也是超越了人的人格的。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类是可以被超越的。这是尼采的超人学说所体现的一点。如果人类不能被超越,那么超人也就不存在了。正是因为有了超越人类这一物种的超人的存在,人类才能在上帝已死之后实现对自身的一种自我救赎。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超人。最后,超人是尼采理想人格的一种体现,是关于伟大人类的一种理想。伟大人类的一种理想。超人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超能力者,那种已有的所谓的伟人,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常人,并不是超人。那么尼采口中的超人是如何让对待死亡的呢?因此,尼采用“狄奥尼索斯”的态度来比喻超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也被称为“酒神”精神。而“永恒重现”即永恒轮回,也可以从酒神精神中找到它的影子。这也是尼采在继承了叔本华的“个体死亡把那个不触犯生命意志”的思想而提出的。永恒重现就是万物绝对而永远循环的重现。在这一点上,尼采的永恒重现呼应他的“上帝死了”,而结果就是回复到婴孩状态,是一种初始运动,一种神圣的肯定。这也就是尼采将个体死亡和生命意志区分开来的学说。个体在自己的生命里走向终结,却在整个生命意志走向了轮回的重现。

(三)都对个体死亡采取漠视的态度

在叔本华看来,人类,也就是从小的胚胎成形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在生命意志的作用下,为自己也为生命意志不断创造目标,在一个目标达成以后快感会迅速被新的形成的欲望所代替。而徘徊在欲求与成就之间的人类,一旦被诸如嫉妒、权力、爱情、贪婪等欲望的实现被阻挠,或是失去了短暂性的目标,无聊或抑郁就会无限膨胀。叔本华悲观的认为,这种令人苦恼的感觉比快感更加强烈,以至于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所以个体的生命痛苦的,这种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以至于我们只能消极悲观的接受这种死亡,个体生命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命意志的永恒不灭做贡献,一个个体的消亡并不能改变生命意志,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对这种既定的事实重视呢,因此个体的死亡是不值得被重视的。

二 叔本华和尼采死亡哲学观不同之处

(一)尼采对叔本华死亡哲学中的悲观主义论调持反对态度

尽管尼采也是悲观主义的代表,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却从悲观又走向了乐观。尼采为了肯定生命而肯定了痛苦。虽然他同样对个体生命不重视,但是如果个体的生命最终走向死亡,并且是痛苦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接受这种痛苦和死亡。而不是像叔本华说的那样,毫无反抗的度过走向死亡的生命。作为强力意志的生命体,人类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存在。而重构一切价值体系则是对于人存在价值的又一次肯定。经历了长时间黑暗的人们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恢复,并且依据自己的权力意志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有生命的地方,便一定有意志,却不是求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强力的意志。尼采经历了很多的人生苦难,对于苦难他有自己的理解。即使人生是痛苦的,但是依然选择积极接受。尼采热爱生命,赞美生命,“看到人们一点也不想去思索死亡的概念,真使我十分高兴!我会乐于不厌其烦地去提醒人们深切关注对生命的概念之探讨”。

(二)对待死亡个体性的态度不同

叔本华由意志主义出发,但把意志说成痛苦的根源,并进而否定意志,最后因要摆脱痛苦而主张抑制生命意志直至彻底否定生命意志,叔本华的学说也就从意志主义走向了反意志主义。叔本华死亡哲学的根本目的消灭个的个体性,将死亡提升到族的高度,而尼采强调人的个体性。叔本华有一个极为经典的例子,就是以苍蝇为例。

三 叔本华和尼采的死亡哲学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叔本华和尼采的死亡哲学是从意志哲学的角度出发,并最终回归于意志哲学。谈论的虽然是死亡,但表现的却是生命意志。在叔本华的思辨逻辑中,生命确实是无意义的。如果世界的本质、本体是意志,如果现实的一切都是意志的实现方式,则意志的实现最终会导致所有实现方式的取消;随着其实现方式的取消,意志自身也陷入虚无。既然连同意志在内的一切都虚无,生命的意义自然也虚无。如果个体化的生命只是意志的实现方式,如果意志在个体生命中表现为意欲,意欲又只带来劳累与无聊;如果意志以理念—物种为主要实现方式,如果物种总是以个体的毁灭为实现自身的途径,则生命同样是毫无意义的。叔本华整个的死亡哲学的论调弥漫的都是悲观主义情绪,不注重个体生命现象,认为个人的生命都是为整个的生命意志服务的,所以个人只需要平静的接受死亡,避免死亡带来的恐惧就可以。

佛家讲求六道轮回,人有今生来世,认为的生命是轮回的,生而复死,死而复生。讲究“报应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作孽太多,来生就要受苦难。可见,死亡并不是人生命的终点,因为在轮回里,死即生的起点。告诫人们行善,以求来生的幸福。那么,既然个体生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是不是就说我们可以消极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呢?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生命存在的意义除了繁衍后代,使整个生命意志永恒不灭,更重要的则是我们个体的生命在地球上会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笔。社会群体是由一个个单独的人类构成的,正是因为有了个体生命精彩的表现,才有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我们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像尼采那样积极接受,做一个“超人”,也应接受叔本华对生命的论断,但我们不必像叔本华那样陷入悲观情结。

尤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各种压力的无限膨胀,欲望的不断增长,都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怀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在生命这条长河中,每个人又该如何审视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笔者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死亡,以及作为生的对立面或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的死亡对于我们个体的影响,以及整个人类的影响,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不惧怕死亡,坦然接受死亡。而对两位哲学大家死亡哲学进行了充分认识以后,这种意义就更加明显。叔本华说, “死亡在未吞噬它的战利品之前——就是我们从开始诞生到归于死亡之手前,每一时刻都受它蓄意地摆弄。但我们仍非常热心、非常审慎地冀望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命,那就象吹肥皂泡,我们尽可能把它吹大,但终归会破裂。”这个社会不缺乏悲观主义者,像叔本华这样思考的人也大有人在。

猜你喜欢

叔本华尼采超人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不再羞于自己
不再羞于自己
我的爸爸是“超人”
“毒舌男”叔本华
超人+狗头
尼采与莎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