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7-10-21叶清明
叶清明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的需要,也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的需要。本文从增强高中生主体意识的意义出发,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增强高中生的主体意识,并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意识;教学策略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主体意识。这是因为教学活动长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教师像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种课堂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依旧采取题海战术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还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一、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了高中,学生的兴趣更加广泛,对文艺性的材料内容更感兴趣,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兴趣缺失,而且学生对于自身的兴趣具有很明显的选择性,当学生对于某个学科或者某方面感兴趣时,一方面是和他们对于学科的学习和探究的深度有关系,另一方面和学生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的道路有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高中学生对于自身喜欢的学科能够表现出浓厚的學习兴趣,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有很高的学习效率,甚至能够表现出一些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数学和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数列》“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某人打算在 2017 年年底买一套商品房,花费 40 万元,他计划从 2011 年的年初开始,每年的年初存一笔钱,到 2017 年的年底使得存款连本带息共 40 万元。假如每年存入的数额是一致的,每年的年利息按照 2% 复利计算,此人每年需要存入多少钱才能完成既定目标?因为这道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愿意进行自主的思考。学生通过对题目和数据进行分析,列出相应的等比例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二、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少参与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的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出质疑这种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高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主要是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巧妙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高中数学《复数的引入》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的例题进行教学。
这时笔者提出疑问:a2 大于 0, 大于 0,为什么 呢?学生对这道题也疑惑,产生了想去探究哪个环节出了错误的欲望。通过这种提出疑问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使得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不仅仅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表格,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进行活动的安排。活动的场所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当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一定的设施,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可以是阅览室、操场以及花园等,教师应当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勇于对自身的错误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进行激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笔者在高中数学《数列》中“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古印度国王玩国际象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既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基石作用,为学生的学习铺垫良好的基石。如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和实践的探究,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处在一个封闭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课堂是教学的“舞台”,教案是教学的“剧本”,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有时可能会客串“主角”,而多数的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群众演员”。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激发,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采取故事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游戏具有很好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高中数学《概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摸小球的游戏情境进行教学,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摸,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概率的概念和含义。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主体意识的提高。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 森.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3(16)
[2]胡 駿.学生主体性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3)
[3]尉景兴.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