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民泥塑艺术传承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2017-10-21巩增敏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

巩增敏

【摘要】:惠民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它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主要从惠民泥塑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的几点思考两个大方向进行阐述。

【关键词】:惠民泥塑;问题;思考

一、惠民泥塑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媒体的宣传,人们对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滨州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非常丰富,有年画、剪纸、皮影风筝、泥塑、面塑、民间玩具等等。惠民泥塑主要集中在皂户李镇的河南张村一代。该村距惠民县城约有15公里,全村有人家70多户,300多口人,因地处沙河南岸而得名河南张。这一代泥塑活动主要以泥娃娃为主。这和当地“拴娃娃”的民俗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每年二月初二火把李村的庙会是泥娃娃的重要交易节日,家家户户会把这一年来的泥娃娃拉倒庙会上进行售卖,场面热闹非凡。

惠民泥塑发展历史悠久,据《惠民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就已经有了泥塑艺术活动,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泥塑作品的题材类型丰富,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等。其中以造型古朴的“扳不倒类”最为著名。惠民泥塑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用色明亮通透、不拘泥于色彩的写实,所表现的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五彩缤纷色彩。作品大多数是前面进行色彩装饰后面还是保留了原来泥胎的“特色”,整体呈现出浓厚的装饰性趣味。在用笔流畅,线条简练,在刻画五官时寥寥数笔,就使得人物声情并茂。在造型方面,并未将人物、动物的结构分的特别明显,而是将其看作成一个上小整体来处理,结构的表现主要靠后期的描绘。发展到今天河南张的泥塑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每年庙会,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2006年“惠民泥塑”被列入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收录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二、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惠民泥塑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名声在外。它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朋友、被艺术馆收藏、在国内不同地方甚至是走出国门进行展覽。但是,在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惠民泥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1. 创作源泉方面

惠民县的民俗文化丰富,有秧歌、落子、东路梆子、剪纸、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等。地方民俗文化是地方民间艺术的生命力的源泉。但是很多民俗文化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没有得到好的传承和保护。以笔者所在村庄剪纸艺术为例,原来村里有很多会剪纸的老人。他们的技艺娴熟,作品非常生动,实用性极强,但是随着老人们的去世,剪纸手艺没能很好的传承,随之也逐渐衰落。究其原因就是,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制造的生活用品基本将其完全取代了。窗花、鞋子完成了产业化生产、种类多样。好在近几年来国家有重新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保护提上了日程。

2.传承方面

惠民泥塑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家传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需要后继有人的。但是发展到今天惠民泥塑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现在的河南张村还在进行泥塑艺术创作的人家也屈指可数了,主要是名气较大的几家还在创作。现在从事泥塑创作的几乎没有年轻人,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人愿意从事这门手艺。相对于打工的经济收入,泥塑从材料的准备到最后的成型,再对外售出转换成经济收入,这一周期的过长并且在这个周期里还担负着最后销售的风险。这是人们不愿从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者,从事泥塑创作的民间艺人们,他们也并没有保证足够的创作时间,农业生产劳动、外出打工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前期的技艺的传承,那么泥塑艺术的市场最终将不复存在。现在惠民泥塑的创作队伍人员匮乏,有些民间艺人的作品显得过于程式化。

3.发展方面

通过调研发现,惠民泥塑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中来,很多的泥塑艺人还存在“吃老底”现象。原来的惠民泥塑是作为养家糊口的一个手艺,但是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要求的提高,原来的造型、色彩、类型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比如现有的大部分泥塑作品还是以泥娃娃为主,娱乐性、实用性较大,但是这类作品就很难满足新房的装饰作用的需求。面对现在的情况,就给惠民泥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创新发展。

4.宣传和销售方面

通过走访调查的几个乡镇观察到,这几个乡镇的村民对惠民泥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作为被收录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泥塑艺术。在民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流传,这种情况着实让人惊讶,让土生土长的笔者感到惋惜。这也暴露出了惠民泥塑艺术宣传、推广的不到位。惠民泥塑在销售方面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2015年皂户李镇建立了自己的淘宝泥塑店铺,开始实行线上售卖。但是在调查县城泥塑实体店销售情况时,发现在县城的“大华”和“圣豪”两家大型购物中心都未曾见到泥塑的身影宣,并且县城里其他地方实体店也较少。由于宣传和销售的引发的不良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惠民泥塑的传承和发展。

三、对惠民泥塑传承和发展的几点认识

在解决惠民泥塑传承和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时,首先我们要守住的底线是,不能因为要适应市场的发展,而放弃我们的民俗文化或过度对民俗文化和其他民间艺术“过度开采”。

1.政府引导,媒体宣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民泥塑,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河南张村一带,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创作规模,而现在创作群体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乎人家。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应该积极担当起保护和发展的责任、积极的对当地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引导、实施政策鼓励和优惠。这对不景气的惠民泥塑尤为重要。除了之外,政府和媒体的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增加惠民泥塑在其他乡镇和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但保护了惠民泥塑创作的源泉,还为队伍的壮大提供了机会。

2.培养兴趣,壮大队伍

地方的文化部门和民间艺术组织应该积极开展泥塑艺术体验活动和泥塑相关的讲座和培训。通过开展活动,一是,引起年轻人和其他非从业人员的注意,增加年轻人的兴趣,为发掘新成员打下良好的开端;二是,让老一辈的泥塑艺术家也开拓眼界,提升理念为进一步创作打下基础,通过培训增加他们制作精品艺术的理念,为培养型人才打下基础。

3.不断创新,适应时代

惠民泥塑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求,还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这并不是要求对传统的抛弃,而是经过人才培养,集思广益,将传统的题材表现在内容、形式、装饰上进行创新使其的富有时代性。同时也可以创作一些新时代的题材作品。现在在很多的高校已经开设了泥塑专业,政府可以资助优秀泥塑艺人学习深造,并且国内还有非常多的石窟艺术,像敦煌莫高窟、天水面积山石窟等等都有很多优秀的泥塑作品,也是泥塑艺人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惠民泥塑富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从省级非遗和国家级非遗两重身份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但是新时代的惠民泥塑却在逐渐走向消亡。对惠民泥塑的抢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徐华铛.《中国传统泥塑》[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4]刘秀刚.《惠民泥塑》[J].《走向世界》,2004年03期

[5]马千里.《赋予泥土生命的人——小记泥塑传人张炳敖》[J].《走向世界》,2005年04期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