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批评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特征的科学

2017-10-21唐冰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艺术性科学

唐冰

【摘要】: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对文本、作家、文学流派等进行理性认识、分析和评价,并预示文学发展趋势的实践活动。“文学批评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笔者从文学批评的概念、科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的艺术性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文学批评的学科属性。

【关键词】:文学批评;科学;艺术性

“文学批评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有学者认为“文学是一门科学”: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是哲学意识,艺术是直接意识”[1]。有学者认为文学批评是一门艺术:李健吾认为“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2]。也有学者如袁可嘉认为文学批评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要判断文学批评是科学还是艺术,就要对这门学科有全面的认识。

一、文学批评的概念

兰瑟姆提出过疑问“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结合韦勒克的看法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阐释能有启发。韦勒克区分了广义和狭义的批评。广义的批评包括对具体作品和作者的評价,也涉及文学原理和理论。狭义的批评则研究具体作品,“重点是对它们的评价上”[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学批评”,即Literary criticism,指的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所作的理性思考。

综上,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对文本、作家、文学流派等进行理性认识、分析和评价,并预示文学发展趋势的实践活动。文学批评揭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表现批评主体的思想立场、价值倾向和审美情趣。文学批评虽然是批评主体对文学现象、规律的主观性认识和评价,但却要求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评价尺度具有理性。

二、科学的定义

贝尔纳归纳科学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诸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种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4]。

(1)建制:组织完成社会中的一定任务的人们。兰瑟姆强调科学化、精确系统化,认为只有学识渊博者努力才能发展文学批评。所以在他眼中只有艺术家本人、哲学家和大学文学教师才能从事文学批评。其中,他尤为青睐大学文学教师进行文学批评实践。

(2)方法:认识物理自然和人类社会新事物的方法的集合。文学批评分析具体作品,必须用哲学方法指导实践,用文学观点为根据剖析作品。例如西方批评流派中的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等;中国古代的“格调说”、“肌理说”、“童心说”、“文随世变说”等;都是具体实践中的文学批评方法。

(3)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据记载,“文学批评”起源于古希腊文“krites”和“krinein”。后来“批评”演变出不同的含义。在法国,“批评”成为囊括所有文学研究范畴的专有术语。在英国,德莱登《天真的国土》的发表明确了批评是得出正确判断所依据的标准。批评由此进入文学学科领域。蒲伯在德莱登的基础上写的《批评论》,更促进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的传播。在德国 ,“批评”的范围因为受当时美学和强调客观的文学史编纂观念的发展的约束,被限定为“每日评论”和“武断的文学观点”[3]。文学批评在后续发展中,涌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社会批评思潮,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批评思潮,以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批评思潮,以费什为代表的读者反应批评思潮等。

在中国,“文学批评”在五四时期才从西方译介,但中国文学史上它并未缺席。《孟子·万章上》就提到“说诗”;刘勰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5],已明确将创作和批评并列为文学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中国历史上涌现了系统的理论专著,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严羽的《沧浪词话》;也出现了影响深远的理论,如王世贞的“格调说”、王国维的“融合说”等等。

(4)“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4]和“构成我们的诸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种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4]:新的理论方法、新观念的源头。例如维柯开创式地将荷马生平和古希腊社会结合起来研究《荷马史诗》。在维柯的基础上,又经过斯塔尔夫人的环境决定论、圣佩甫社会环境形成文学的理论,社会历史学的批评方法终在史学家丹纳手中诞生。他在《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中阐发了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他认为,一部作品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属于作家、艺术家族和社会,因此艺术品和艺术家都必须受到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响。

所以,从文学批评的概念和贝尔纳对科学的定义来看,文学批评确实是一门科学。

三、文学批评的艺术性

兰瑟姆一边强调批评要更加科学、精确和系统化,但又说文学批评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不会成为一门非常精密的科学,甚至不会成为一门近乎精密的科学”[6]。相互矛盾下蕴含着文学批评的特征: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同时具备了艺术性。

文学批评的艺术性表现在:

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性是艺术实践区别于其他精神创造实践的重要标志。文学批评的过程必将伴随着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感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其目的又是通过作品来发现美、理解美。文学批评的过程必然是审美的过程。所以文学批评是具有艺术性的。

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迷事”[7]。人作为批评主体,进行文学批评完全抛开个人情感经验是不可能的。直觉感悟、情感体验、批评方法的不同,会让个人情感表露在文学批评中,进而影响批评的结果。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特征的特殊的科学。所以在文学批评的具体实践中,应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融合:即在保障理性思维的缜密和深度、确保批评理论的普适性,以及保证文学批评能为读者提供可行性的阅读指导的同时,让读者在阅读中达到身心愉悦。

参考文献:

[1](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2]李健吾:《咀华集·咀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5]刘勰:《文心雕龙》[M]. 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

[6](美)兰瑟姆:《批评公司》[J].《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艺术性科学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科学拔牙
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