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安全管理研究
2017-10-21李中原陈磊
李中原 陈磊
[摘要]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是支撑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对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人们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的建设中,应注重防水、防雷、防火、设备的承重,也应茌供电设计和空调设计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充分保障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行。茌機房实际与施工中,综合考虑机房设计与施工的各因素,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工作,注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安全;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与信息化已经不再是辅助工具,它应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基础,而承载这些虚拟基石的正是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各种规模的机房为社会提供或大或小的网络和信息化服务,这些网络和服务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运转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对机房的安全管理,保障机房能够正常运转,为社会提供高效、稳定的网络和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1、现状分析
目前部分机房由于工程设计、建设投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问题。(1)机房环境不符合或者达不到机房建设要求。机房在建设初期的选址不合时宜,周边环境变化后机房没有积极调整等因素,对机房安全造成了一些隐患。(2)不重视相关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大部分是在机房建设初期根据设计完成,对于这部分设施,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很容易出现配套设施不能跟上信息化建设扩容或超负荷运行的现象。(3)维护人员技能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实际操作不够熟练。(4)相当一部分设备应急方案执行力不足。(5)考虑到投资成本,机房面积在建设完成后是很难再改变的,这就要求在机房内部设计时要合理规划,让有限的机房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管理、使用过程中必须对机房安全管理足够的重视。机房安全管理一般从机房环境(供配电、空气调节、给水排水、机房监控、消防等方面),机房信息化硬件设备,人员、机房制度等方面对机房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要求。但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机房,对上述各方面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机房管理过程中要求根据机房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标准做到精细化管理,达到使用最少的管理成本,实现对机房有效的安全管理。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安全管理措施
2.1供配电安全管理
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符合国标GB50052-2009的要求。机房照明应有应急备用设备,各种照明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修。机房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UPS使用环境最低要求温度保持在18~30℃,湿度保持在30—80%,并尽量远离具有强磁性的装置,UPS应定期进行充放电对电池组进行维护,且负载不应高于50%,有条件的机房尽量应采用双机、模块化等方式提供冗余配置,若随着机房设备功率不断增大,负载太高时,应对UPS进行扩容。机房应选用机房专用PDU,不能使用其他插排代替,且重要设备必须采用双电源,避免一条电路出现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2空气调节安全管理
机房内的温度、湿度最低标准温度维持在18℃~28℃,相对湿度维持在35%~75%。机房应配备空调系统,并定期检查空调的制冷、供热、新风及电气控制等部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以满足机房对温度、湿度和空气含尘浓度的要求。
2.3房监控安全管理
机房应该配备机房监控系统对机房环境、供配电、UPS、空调、消防等相关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并有声光报警及短信、电话报警功能。机房监控要包括视频监控,配置要做到对机房监控无死角,视频监控录像应至少保存三个月。
2.4消防安全管理
机房需配备两个以上灭火器,并放到门口靠墙壁的位置,灭火器必须采用对设备不腐蚀不短路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机房中要有自动消防装置,并配备声光报警装置,茌发生火灾时自动进行喷洒,通过声光报警可以引导人员快速脱离火场。
2.5机房硬件设备安全管理
由于是在机房安全管理的范畴下进行机房硬件设备安全管理的研究,因此,这里只涉及到硬件设备的进出和部署规划等内容。在机房硬件设备安全管理中,对于拟放置于机房内的设备,应向机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并完成登记后接收;对于拟迁出机房的设备,应向机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并完成登记后同意迁出;而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部署应遵循机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未经同意,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挪移。机房主管部门应绘制机房设备部署图,并在设备部署发生变化时对设备部署图进行及时变更。
2.6机房应急安全管理
机房必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对重要设备,突发事件要做好应急操作方案,并定期對方案进行演练,发生应急事件时进行快速处置,把影响控制到最小。机房必须建立应急事故处理程序,包括事故判别及事故级别、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法、通信联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技术储备与保障等。应急事故发生后,应严格按照检验检疫信息化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的应急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事后进行总结,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个人需求需要通过网络和服务实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作为承载信息化网络和服务的实体,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社会职能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保障机房可以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转,我们既要重视对机房的安全管理,也要根据机房的不同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分类的精细管理,根据不同的标准去管理不同的机房,以最小的维护成本来满足社会对信息化网络和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