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朱竞翔的探索之路

2017-10-21周梓建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7年2期

周梓建

[摘要]由朱竟翔带领的新芽团队在2008年至今建成了多所由轻钢结构为特点的建筑,其团队所研发的新芽系统也在解决“建造速度和建筑品質”这个矛盾上为我们建筑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尝试对朱竟翔及其团队在新芽系统的产生过程和实践实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试图寻求其探索过程中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方面。

[关键词]轻钢骨架;朱竟翔;新芽小学

1、简介

朱竟翔,1972年生,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2001年-2004年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而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任副教授至今,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人。以其为首的新芽团队研发的新芽轻钢系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学校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以轻钢骨架与填充板材形成的复合结构作为适宜人居生活而叉体现现代建筑设计形式的结构形态,同时兼备便于建造的施工方式,既能实现抗震、节能及舒适性方面的要求,又能体现建筑设计地域性空间形态需求的实践性。该体系的实验成果,一方面能较好地融合到特殊时代背景的建筑设计生产实践当中,即在特殊自然灾害发生后,能较好较快速的建设具有一定舒适度的避难场所。另外一方面,这套系统的出现也为乡村及生产能力较落后的地区提供了一种新式的房屋建造系统,随着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相信更多的地区和人民能享受到该系统带来的便利与舒适。

2、新芽系统探索之路

新芽系统是以朱竟翔教授为首的建筑师团队在活动板房基础上构想的一种高度整合的建造系统。该系统试图解决快速建造于建筑品质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建筑结构与维护板材的整合设计解决轻钢建筑热工性能及舒适性的问题,以及通过平面布局及建筑外表皮的利用形成区别于板房的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

2.1探索性研究法在新芽系统形成初期的运用实例

当下,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四川盐源达祖小学新芽学堂、云南大理陈碧霞美水小学新芽教学楼等新芽系统建造出来的建筑形态已是经过建筑师团队优化整合过的新型板房形态。在新芽系统起源之出,建筑师团队在对板房建筑进行改良的实践过程中,运用了现有的知识、经验技巧,探索创造出新芽系统这种新颖独特成品,上述方法也即探索性研究法。在此过程中,建筑是团队对木构建筑气球系统以及活动板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受启发于其他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因而创造出新芽系统。

轻钢建筑的源头来自于对传统木构建筑材料上的替代,因而,建筑师们开始从源头开始对轻钢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收集的材料可以发现轻钢结构的源头国内主要表现为穿斗式木构建筑的特性,而国外则产生多种系统的分支,如气球系统,平台系统及半木框架系统。对上述四种系统进行梳理,通过横向比较四者的几何形态、空间关系、建造顺序及体量构成关系,建筑师们发现,木构建筑气球系统具备了快速建造,同时该系统区别于其他三者更注重对于建筑界面的围护,包括对界面热工性能的重视,这恰恰与建筑师们最初未解决快速建造与建筑质量的矛盾有暗合之处。与此同时,气球系统也暴露了一定的缺陷,即应用气球系统建造的空间只能是单一的空间形态,无法用骨架系统解决建筑组合形态的问题。因此建筑师需要就如何改善气球系统几何形态上的丰富性着手探索。

活动板房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快速,可变建筑的需求。房屋建造快速,可变要求建造过程中的标准化的生产,活动板房的出现顺应城市建设及特殊条件下(如临时救灾)的临时需求应运而生。因此,为解决快速建造的问题,建筑师们对活动板房进行了探索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国内较常使用的活动板房主要分为板材固定在框架柱外侧和板材插接在框架柱中间两种形式。建筑师对这两种板房的建造形式对比发现,其各有优缺点。同时结合对比国内外活动板房的实际操作和使用上的区别,发现国内活动板房存在时间短暂、污染环境,舒适性较差,造型单一三个缺点。建筑师意识到活动板房在快速生产中的潜力,希望通过改进活动板房中的板材、结构,复合材料的整合设计,改善活动板房的热工性能。同时通过改进生产环节的一些纰漏,使得活动板房存在更长久,更环保。因此,建筑师们决定保留活动板房快速建造的特点,研发一套新的建造体系,是其具备更优异的建筑品质。

通过对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及国内外相关建筑设计实践的研究,朱竟翔及其团队的建筑师们在现有知识体系中找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着重分析研究了围绕“快速建造和建筑品质”这一核心矛盾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从建筑的使用性质、主体结构和围护材料的整合设计、空间几何形态等方面对新芽系统进行了开创性的设计,创新出一套新颖而独特的新芽系统。

2.2实验法在多所新芽小学建设的运用实例

1)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

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可以說是新芽系统第一次以实际建筑项目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汶川大地震后,朱竟翔集体团队接受了香港方面的资助,在国内建设两所学校.这个项目要求建设450平方米的永久校舍,包括四间标准教室、多功能礼堂、教室办公室及环保厕所。方案概念源于村落原生肌理,四栋双坡屋顶单层建筑围合出中间活动的庭院。

2)四川盐源达祖小学新芽学堂

四川盐源达祖小学新芽学堂是朱竟翔2010年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所主持的项目,场地是位于海拔2600米的摩梭族村寨,占地260平方米,要求建设三间单层教室和一个阅读空间。这次方案使用紧凑的扇形平面布局,四个室内空间比例和朝向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门扇,制造灵活的教学空间。

与第一次实践的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这次地理环境的变化给新芽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一地理空间的适应性。由于当地气候寒冷,昼夜温差较大,但日照、风力充沛,因此建筑围台采用了8厘米厚的保温材料来抵御严寒天气,同时还利用风力发电机作为清洁能源提供灯具的照明能源消耗。设计中还在地板预留了空间,以便日后安装太阳能地板辐射热系统。

这次新芽学堂的尝试,更进一步的推进了新芽系统的发展,对于实际场所环境中的恶劣环境因素,通过改善围合材料的构造方式得以确保使用的舒适性。

朱竞翔及其团队在接下来的时间先后建设了云南大理陈碧霞美水小学新芽教学楼、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等一系列的建筑作品。在实践中,朱竞翔及其团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来自场地、建筑容量、使用功能等方面,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也茌此过程中完善了新芽系统。

总结:

第一次接触新芽系统是在朱竟翔先生在学院的讲座上,温文尔雅的朱先生在讲台上向我们讲述了他08年至10年所做的轻钢结构项目,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建造技术手段,以及以此为开端而发展的一套新芽系统。与建筑教育中时常提起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相比,我们学生对于轻钢结构的接触相对较少,朱先生及其团队的努力使得快速建造技术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寻求建造技术发展并使其与相关技术进行整合,由此产生适宜城市生产发展的需求的建造手法及体系,将成为我们建筑设计年轻一代人需要关注的新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