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
2017-10-21王立伟
王立伟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冲击。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此必须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20-01
引言: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之一,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意义。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虽然,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层次还停留在表面,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不仅对小组合作学习价值的发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还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不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让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溜号、走神、嬉戏打闹的时间,对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了阻碍。
(二)小组合作学习缺少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但是,在日常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应用中,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会拒绝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看客”。还有一些教师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时,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缺少学生的均衡参与机会。
在日常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组内的一些学生表现较为积极,会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其他同学只能起到附和和陪衬的作用,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缺少学生的均衡参与机会,一些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导,其他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就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陪衬,逐渐与小组合作学习脱离,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厌恶心理,导致整体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较差。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力。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力,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按照着教学目的进行开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为此,教师应当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侧重点,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将本节课的重点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对重点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面积的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进行研究,在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确学习主题时,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需要在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习较好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相互带动、共同进步。并且让学生在组内自行选举一名小组长,从而使其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探究,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性。
(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性。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教学的开展,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讨论方向和模式,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减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之后将几个带小数点的数学公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些公式的运算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之前掌握的运算知识,实现新运算知识的掌握。当学生掌握不好讨论的方式时,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以公式中的小数点入手,对比带有小数点的公式与其他公式的区别,从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记忆。
(三)重视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和空间是十分必要,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探讨,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数学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避免出现一些学生的“一言堂”现象。教师还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學习中,为学生指引讨论的方向和方法,并未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邓黎明.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才智. 2015(15)
[2] 郭淑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6)
[3] 李结波. 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透视与策略改进[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