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7-10-21曹敏波
曹敏波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追求的目标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很好地融入生活,既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把数学知识用到实处。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每个知识点注重渗透生活实例,从学生的身边出发,把所学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把重点知识进行分解、分层、分类,循序渐进;在每一节课后的习题的编排上,分为随堂练习、知识技能、理解应用、拓广探索几个层次,由易到难,针对性强,教师可依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教材中实物图较多,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对所学知识很多地方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总结、归纳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避免被动接受。
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应做充分准备,精选生活实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平行投影”时,教材中只给出“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象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至于平行投影有什么特征,教材中只安排了“做一做”,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演示,去观察发现,自主探索结论。在这里,教师应做好“组织者”的角色,先把全班学生分组,各组自行分工(操作、记录),再组织好学生到室外阳光下,按教材安排的活动进行::1)固定投影面,改变物体的摆放位置和方向,观察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物体,改变投影面的摆放位置和方向,观察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各组得出结论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3)当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物体的影子与物体有什么关系?这样,在同学们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们自己去操作演示、观察发现,自主探索得出平行投影的特征,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既培养了学生在操作、观察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同时还能造就同学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標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育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的角色要作改变: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课堂教学的支配者转换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探究问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基于这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第一,科学地分析教材,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做到以学生为本。课堂一改 “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
2) 第二,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营造自主学习、团结互助的氛围。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有一个实际问题:“在一块长16m,宽12m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设计花园,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肯定感兴趣。同时,这个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时应尽可能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我在这一课时中,先出示这一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理解题意后,全班学生每4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设计出一个方案,几分钟后各组陆续拿出了草案,现列举几例(如图1—8):
A E D A D A E D A D
E F F G
B C B C B H C B C
图1 图2 图3 图4
A E H D A D A D A D
E F
B F G C B C B C B C
图5 图6 图7 图8 。
对于各组所提出的方案给予肯定之后,适时引导组员,力求所设计的方案更具体些,如:图1、2、3中的E、F、G、H应是什么点?图5中EH、FG分别是多长?图6中四周小路若宽度相等,则宽度为多少?图7中四个扇形半径若一样,则半径是多少?图8中小路的宽等于多少?让学生进一步说明,或通过计算之后加以说明,并验证所设计的方案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合理。待各组拿出了具体方案之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同学们思路开阔后,教师再适时提出:还有别的方案吗?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并在每组组员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拓广了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相关的计算中进一步巩固了方程的解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 1.自主学习
每位学生应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并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加强自我监控能力,还应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
2)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由于小组、团队的参与,使学习过程不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智能优势,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对学习效果的提高肯定有益,而且有助于“团结互助”良好品格的形成。
3) 3.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式。新课标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知识又走进生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