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走进““开放式””课堂
2017-10-21钟顺祥
钟顺祥
““开放式””课堂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课堂而言。从课堂教学手段来看,近年来二者相较,““开放式””课堂被诸多教学模式所采用,被摒弃的传统教学模式渐渐淡出现代化教学课堂。由于传统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师拿来可以是使用,使用可以用好,用好可以出成绩。使得““开放式””课堂多见于““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而鲜见于平时的授课课堂。这不禁令人深思,高效性的模式、科学性的模式,它有适时的土壤环境,却没有充沛的水分,没有耐受的养料,难以在教学课堂上展开。
““开放式””课堂进入推广阶段,转变课堂主体性是根本。在《教育理论》中:““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者,不是讲授者。传授的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类的知识认知中,教师先于学生掌握了知识,教师的职能就只能是将知识进行传递,而不是将知识进行讲授。
结论:①理解知识传统模式需要讲授,开放式模式学生进行感受。
②知识来源于生活,需要受体进行理解,不需要冰冷的定义。
教师在运用开放式教学手段中,需要从思想层次进行改变,不是为学生认识知识而进行教学,而应该为学生学习知识而教學。数学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高斯如果按照老师的固定思维模式,那么““高斯算法””也许会晚几百年出现。
一、 ““开放式””课堂,基础在于教师的““备课””
。开放性课堂之所以开放,敢于打破思维的禁锢是关键。教师的授课思维,以及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呈现出““跳脱””,是一堂好的课程的开始。授课过程中,教师希望出现大量提问的学生,这样能让自己的授课出现发散性、思辨性乃至于质疑性。教师不能将这样的现象寄托于学生身上,因为学生不懂得知识,才让您去讲授,所以希望这样的现象出现,应该从这方面着手。:
1、1.授课前的备课
。备课环节是教师上课前的““剧本””。例如:六年级教材《比的认识》,教师授课过程中一个问题预设。
师:教室内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操场上的五星红旗,它们的长、宽能组成那些比例?
生1:教室内国旗的长和宽与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的长和宽组成比例。
(教室国旗)长:宽=长:宽(天安门国旗)
生2: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的长和宽与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的长和宽组成比例
(操场国旗)长:宽=长:宽(天安门国旗)
生3: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的长和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的长与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的宽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的宽
(操场国旗)长:长(天安门国旗)=(操场国旗)宽:宽(天安门国旗)
结论:显然很多教师注重生1、生2的教学,忽视了生3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到能组成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没有局限于,比的前项后项。给予生3表扬,因为该生没有像前两位学生一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就让课堂教学出现了““意外””性。同时学生也收获了比例的意义。
2、 2.重视课前学生的预习
。学生的预习应该从知识的体系入手,不能单就某一例。开始预习知识,是学生自学的开始,也是学生能在课堂中有所发散、思考、质疑的基础。许多教师侧重于一堂课的授课过程是否顺利,而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自主学习是基于学生对整体知识了解后,不解,疑惑处的不懂处进行讲授。只有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才能在““开放””课堂取得效果。
二、““开放式””课堂,重点在于““提问””
。““提问””是教师基于新知识讲授的一种铺垫,能为学生创造适度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合理的思考,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出结论,这比教师费心的讲授有效得多。
1、1. ““提问””更多的倾向是教师对正堂课程的把控
。把控的出发点是让教师能全面掌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提问要掌握好易、适中、难度较大三层面,才能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2、2. ““提问””展现教师教学的开放程度
。合理而有效的问题预设,是教师突破重难点的常见手段之一。开放性课堂,是教师打破以前教学的惯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3、3. ““提问””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提问
。教师在遇到学生的提问时,能适时进行引导,从而出现思维的碰撞,那么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的““问题””。
三、 ““开放式””课堂,倡导““图形””教学
。数学教学不该让学生直面冰冷的数字。““图形””教学不光是黑板上的简单线条,更应该是““实物””教学。学生从入幼儿开始,教师会利用小棒、水果、玩具等进行辅助教学。但由于知识点的深入,很多教师忽视了““图形””教学。在教学中利用““图形””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作图能力,同时也能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四、 ““开放式””课堂,同时具有自身的成长性
。““开放式””课堂,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有许多的成长空间。““合作探究””、““现场教学””、““个别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贯穿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能取到不同的效果。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只要能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助力,那么在课堂中都可以采用,并拘泥于统一形式。
五、““开放式””课堂常态化的关键,在于授课者思维的转变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对象在改变但服务的手段(课本)不变。必然会导致教师这一职业出现““惰性””。只有小学的基础教育让学生有所创造,形成开放的方法,才能为今后学习创造良性的学习方式。
““开放式””课堂走进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实现师生角色彻底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导者,让他们在课堂活动的操作中、观察中、讨论中、交流中、研究中学习知识。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能力和各种思想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是数学教学的初衷。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