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探索区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思考

2017-10-21齐进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过程幼儿活动

个别化学习是指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策略,教师依据学生的个别需求安排学习活动,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弹性学习教师引导设计之内容,而不统一学习进度,目的在使学生都能充分达成学习目标并培养独力学习的能力。是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的,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相应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虽然近期,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没有明显的分类,表达表现、探索世界、共同生活方面的内容逐渐融合,但各个区域内容还是有各自的偏重属性。有些内容偏游戏化,有些内容偏学习。我们一般将“探索类”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归为学习性的区角活动。学习性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本学期,我们结合大教研的研究,对于“研讨‘提升幼儿科学学习能力为主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提升教师对于科探类个別化学习活动的实践能力。”进行了实践与交流。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研讨,我对个别化学习探索区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觉得,教师的指导策略可以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来进行归纳。

1.活动前的指导策略

探索类活动前的指导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教师显性的指导,一类是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

显性指导指活动开始前,老师要对区域进行简单介绍,先提示孩子了解活动室中有哪些区域及各个区域都有哪些活动材料,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知道活动中有哪些材料可以为其所用,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探索区有不少活动实施过程中,规则性比较显著,不遵守规则是无法实施活动的,比如各种棋类等,规则的了解是活动的基础,部分基本规则就应当在活动前的指导中落实,以便孩子可以顺利投入活动。

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是暗含于材料中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着充分探索、质疑的空间。在选区、进区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暗示的手段,发挥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能。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摆放椅子的个数,桌牌上的符号(标记),还有地上的小脚丫印等,来控制进区的人数。针对个体差异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不同,还在各区域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图文说明,暗示着游戏的玩法和活动的流程,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同时也使区域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大大增强。

2.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与捕捉教育机会调整幼儿的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1.(1)教师适度的等待,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在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教师都忍不住直接介入孩子的活动,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其实,在我们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妨再等一等看一看,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相信我们将会收获更多。

2.(2)师生互动、行为示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共同创设了比较宽松的活动环境,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行互动,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通过参与活动,成为活动中的参与者,以自身活动的行为为孩子做出示范,帮助孩子了解活动方式,从而继续活动。

3. (3)引发互助、生生互动

探索类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有不少合作类的内容,可以多引发孩子间的互助,让孩子来“教”孩子,让孩子来“影响”孩子。让孩子的个体经验辐射个同伴,孩子间的互动与互学行为比老师直接指导的效果更好。

4.(4)引导幼儿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索

在科常探索类个别化学习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更要注重让幼儿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要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培养幼儿思考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成功,对其今后终身发展都有巨大的意义,那才是科常探索类个别化学习的价值所在。老师不能去否定孩子的创思,要求孩子跟着预设方法来玩,而是应当观察孩子的规则设计是否合理、完整,可以试着提示孩子设计得更完整,同时鼓励孩子的这种自主创想行为。

3.活动后的指导策略

活动后的指导,主要是指每一次个别化学习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分享环节,老师可以根据对之前活动的整体观察,判断选取分享的内容,在分享探索类个别化的内容时,我觉得老师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1)培养幼儿的兴趣点是科常个别化学习的首要目的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科常探索类个别化学习的学习材料往往可能会不如别的领域的学习材料来得吸引,同时,又有其科学的严谨性,所以,难免会有其枯燥的一面,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就显得相当重要。

2. (2)关注幼儿在探索区活动中遇到的困惑。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惑,活动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是解决困惑的好时机,老师可以请孩子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请孩子分享自己的思考与经验,从而解决困惑。但是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建议,老师不宜做判定性的回答,应鼓励幼儿去进一步思考判断,提示他们在下一次活动中将各种方法进行尝试,从而引发新的探索兴趣与探索需求。

3.(3)关注探索经验、过程的分享。

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关注鼓励幼儿多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探索思考、探索经验的分享,这样更有利于引发所有幼儿的探索兴趣与思考。而不是只追求此次活动探索的结果,教师的结果意识过于强烈,就会影响到整个个别化学习的品质和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淡化结果意识,注重分享孩子在科常个别化学习的探索过程。不断引发孩子表述自己的探索、思考过程,也带动了坐在下面的孩子跟随问题产生好奇、探究的心理。

4.(4)关注幼儿探索兴趣与态度的鼓励。

另外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指导小班时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对中班应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对大班应趋于理性,能引发幼儿的思考,促使幼儿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除了这些指导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指导方法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采取的指导方法不同;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指导方法也不同。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活动中继续思考、研究。

作者姓名:齐进

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乐怡幼儿园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宜昌路715弄1号,邮编:200060

邮箱:kellyq.jasmine@hotmail.com

猜你喜欢

过程幼儿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圆满的过程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