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2017-10-21付佳灵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付佳灵

校园安全成为我国继煤矿安全、交通安全之后第三大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也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位著名社会学家曾感叹:人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精美的住房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公路越来越宽,人心越来越窄。素质教育在深入,学生素质却在退缩。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答案是:人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心理不和谐了。一个人才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健康的人,而全面健康包括生理、心理、道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现我就心理健康教育与创建和谐校园的关系,结合我校的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优美校园,净化心灵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主导作用。做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通过幽雅整洁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学会关心人、尊重人、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以及爱校、爱家、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品德。自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开展以来,我校首先从改变校容校貌、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入手,我们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 “我能做倒”宣誓仪式、“共建洁美石桥”小报、“家园大扫除”、“我做一次环卫工人”、学《条例》见行动、红领巾野炊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基本实现了硬化、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和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如今的石小“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优美的校园环境给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创设了良好的心境和情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优良校风,健康心理

学校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学校在努力建设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和环境的同时,必须抓好校风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心理环境条件。与物理环境相比,心理环境更重要。校风对学生产生定向作用,影响学生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优良的校风是生动的集体主义教育力量,对于多数人价值观、道德观和成才观的形成产生着潜稳默化的影响。而多数人对社会、集体和他人一致的积极态度,对个体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迫使其改变态度或顺从,努力同化于群体态度。我们让全校教师都熟悉学生文明规范的基本内容,学习“学生一日常规”和“学生文明礼仪”,让每位教师明确训练目标;细化了行为规范训练的目标,确定了更有操作性的每周训练重点,全校上下步调一致,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全面落实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放学排队、做操、集会、教室、课间文明活动、文明礼仪等方面工作。开展午间读书、写字活动。阅读的书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同时教师做好了书籍的推荐和指导选择工作,让学生喜欢阅读,并进而喜欢学习。通过以上活动,收到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教师顺心、领导舒心”的良好效应。

三、良好师德,利于品质

培养学生对待各种事物的正确态度是学校教育重要目标之一。学生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处处堪为楷模的成年人,而且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掌握奖惩的权力,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更为有力。学生通过模仿、认同、服从等心理机制,直接向教师学习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学生不仅向教师学习学科态度,而且向教师学习对劳动、对他人、对集体以致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从教师个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人对教师集体的态度中,学生会学会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对待班集体、学校。在团结一致、关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师集体影响下的学生集体,必然是健康的、团结友爱的、充满合作精神的。为此,我们把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朴实,道德高尚、稳定的德育工作隊伍作为我们工作目标之一。学理论,谈工作,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利用老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师德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积极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简阳市第二届读书征文活动和建设幸福资阳征文大赛,其中有两份作品选送资阳市参评。组织全校老师利用周一例会和教研活动,收看《魏书生教育思想研讨会》录像,并且开展各教研组的学习心得交流活动。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四、恰当方法,树立自信

对于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如何施教?答案是: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手段,只有最恰当的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学生文化基础差是客观现实,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是办学方向,因此要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于普通中小学。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成才信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及时纠正不健康心理和不文明行为,培养队干部良好的心理质素和文明素养。大队部开展了“少先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活动。全体大队委及各监督岗成员参加了培训。会上辅导员表扬了小干部们在各项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小干部们工作中的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对各种陋习案例进行了剖析,对讲文明新风作了宣扬,鼓励小干部们要全体发动起来,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在培训中,还对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队干部中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整治心理更好地服务学校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培训会后,每位参会小干部还撰写了《心理问题自查报告》。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在“心理健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还处于一种缺乏理性的阶段,带有很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这就需要父母、长辈、教师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五、和谐环境,利于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留守学生的教育更需要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能力合作。要保持学校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设学校内外和谐的发展环境,和谐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近几年,我校各班在学生在不放假的前提下召开了形式不一的家长会。我们向班主任发放了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作的相关报告,班主任们分别认真的对半期考试作了深入的分析,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和班级管理工作向家长作了详尽的交待。达到了家校携手的良好目的。各中队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台账”并轮流到留守学生之家开展活动。如每个中队的“我留守,我快乐”生日会。川大附小与我校共同开展了“1+N爱心一线牵”活动,川大附小为我校留守学生之家捐书1689册,我校六名留守儿童到川大附小与手拉手小伙伴共同生活一天,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学校设立了免费的“亲情电话”,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一封信活动。一纸鸿雁,沟通了亲子之情,让留守儿童对父母不再陌生。

和谐社会由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校园等构成。构建和谐社会,人和自然、人和人和谐是关键,人内心和谐是基础。唯有内心真正和谐,才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推进校园的和谐。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