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教学的智慧路径

2017-10-21毕兴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直尺比一比刻度

毕兴艳

一、案例主题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把“图形的测量”内容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四条线索之一,通过课堂上一系列“测量”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以及认识生存的现实空间,这充分表明了“测量”学习的数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二、案例背景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成尚荣所长说:“核心素养的变革一定是在教学中的变革,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会学习,学会有能力,并培养价值观”。他还说:“不注重过程的学是不能落实的,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几个课堂过程,为学习方式提供活动。要以思路改革为核心,让思维真正的发生,让思维具有挑战性,学习才会主动”。特级教师朱建廉关于《例谈教学研究的智慧路径》中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哑铃效应,中间起到链接作用是教学内容,它起到抓住中间带起两边的作用。教学的内容,不仅是教材当中呈现的教学知识,还包括还隐藏在知识当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要进行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教师除了平时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课前与教材对话,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的意图理解得越深,越能充分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最终寻找到教学的智慧路径。所以在《认识厘米》一课中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

三、案例过程

片段一:故事引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熊大、熊二、光头强玩捉迷藏引出如何找到光头强?光头强藏在距离他们6个脚步的地方,从不同脚步,引出要统一单位,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片段二:多种活动,认识、感知1厘米

1.比一比,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盘子里(有多个1厘米),取出1厘米的小棒一根,像老师那样比一比。

2.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量一量,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比,另一个同学用小棒量一量。

4.找一找,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1厘米,可以在托盘中找,和同桌说一说。用小棒,或者是用直尺量。两个同学互相检验。所以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1厘米的物体?

5.说一说,说一说你对1厘米有什么感觉?用小棒量一量,长方形的纸条,橡皮、或者铅笔。说一说用小棒去量,你有什么想法?初试直尺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用小半1厘米1厘米地去量麻烦,从而引出没有刻度的直尺。

片段三:直尺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1.出示自制直尺,找出1厘米,用小棒比一比。

2.用自制直尺去量。

3.每次去数有几厘米。

4.每次去数你觉得有什么想法?

5.怎样做?学生提出,标数字。

6.在每个端点的下方标上数字。

7.展示从0---14和从1-14的尺子,哪一把量得更准。

8.数一数,体会哪把直尺比较方便。

9.验证。

片段四:在直尺上标出刻度,认识直尺。

1.认识直尺。

2.如何量。(我们的直尺一般都是从几开始,学生回答,从零开始,量到几就是几。从1开始,量到几还要减1。常用的直尺从几开始的?)。

片段五:比较常用的和自创的直尺的区别。

1.还有一些刻度线,刻度零,刻度有厘米。

2.出示三种不同的量法,让学生判断,谁的是对。

3.有些尺子的前面是空格,那么为了防止磨损,金属的一般很少。

4.用直尺测量书,铅笔。

片段六:教学画线段。

1.让学生先尝试。

2.交流注意标出线段上的数字。

3.从刻度2-8,你可以知道它是几厘米吗?

片段七: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你学到了什么?

四、案例反思与策略

教材留给我们教师空间,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本身,还要研究教师的教,更要研究的是学生的学。用“智慧”来吸引学生。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内容进行重组。

教材中,介绍了用人的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一排长、一拃长、一步长。再通过小朋友和爸爸用一拃长来测量桌子,发现小朋友5拃而爸爸3拃,从而引出需要统一长变单位。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引入,发现不同人的脚步不一致,从而引出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本课中,例2的教学,我没有直接出示直尺,而是为每个小朋友准备好好几根1厘米的小棒,先让他们充分感知1厘米有多长?然后再感知几厘米就是有几根这样的小棒连在一起。让他们用纸条自制直尺,从中获取学习的快乐。

3.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比一比、想一想、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思考。通过在直尺上参与标刻度的过程,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用直尺量长度时,为何左端要对准零刻度?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做到没有对准零刻度的时候,怎样读出一个刻度?通过自制刻度尺,让学生充分體会到,原来我也能发明直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4.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课前,老师为每个学生充分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橡皮擦头、铅笔、纸条等物品,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在教学中,互相检验1厘米有多长?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自制直尺上的刻度的标写方法,不断地引导学生,直到发现在直尺的最左端标上0刻度的时候,量起来是最方便的。从而真正地体会到,为什么用直尺量时左端要对准零刻度。

猜你喜欢

直尺比一比刻度
剪彩带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宝宝玩数字
比一比 评一评
测量三字歌
圆规和直尺
直尺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