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

2017-10-21樊桂兰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曲调虚词陕北

樊桂兰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我与兰花花的情缘结于14年前高考中。

一、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据说,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的富户周家,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周家家。周家小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2.作品深入分析

《兰花花》是在黄河流经的陕北高原一带形成的歌曲,具有悠长、高亢的山歌特征和遒劲苍郁的色调。歌唱者在把握这首歌时不仅要从歌曲的唱词、曲调、演唱技巧等不同方面出发,而且要与歌曲产生地区的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完整地把握其特征。

(一)(1)唱词

用地方语言来演唱时我国传统民歌的特征。《兰花花》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原一带,因而与这一带的方言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了其鲜明的区域特征。再者就是虚词的运用、笔者以下主要从唱词中的咬字及虚词的运用入手作以分析:

1.①咬字

字的读音是以声韵为基础的、所谓声、韵即把一个字的音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将音阶的前一部分叫做“声”,音节的后一部分叫做“韵”。陕北方言中部分的字的声韵常与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标准)有明显不同之处。如兰花花的八段歌词中,第一段;“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个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在在地爱死个人。其中“线”为儿话音“线儿”,“生(shēng)”字按陕北这一带方言要平舌音“sēng”,“下(xià)”唱“hà”“爱(ài)”要唱“ng-ai”,字头是唱“ng”,归韵到“ai”,最后“人”字也不是唱前鼻音“rén”,而是唱后鼻音“réng”;第二段中“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子”为儿话音“子儿”。第四段“撇下我的情哥哥……。。。。。。”,其中:下(xià)”唱“hà”,“我(wǒ)字唱“ng-e”,字头唱ng,归韵到“e”。在演唱时,需要仔细区别方言的声韵与普通话的不同。

2.②虚词

虚词具有帮助表达抒发感情的作用。同一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在《兰花花》歌词中多次出现了“呦”这一语气词,同样在许多陕北民歌以及南方民歌中也有使用这一语气词来表达感情的。我个人认为同样是使用一个词,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非是一模一样的。在“一十三省的女儿”表达出兰花花年轻,富有朝气,七方面承接上文中描述她美丽惹人拎爱,一方面又为下文中她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所以这个“呦”可谓用的是寓意深长。最后一局中的“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这个“呦”更多地体现出的是民歌的口语特点,表达出兰花花和自己的有情人最终幸福的团圆和向往两人能生生死死不离不弃的美好愿望。虚词的运用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鞥呢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演唱《兰花花》这首歌时,对于许多虚词的不同处理会给听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需要首先把握歌曲的思想和基调,再加上对虚词的一些處理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虚词的使用在歌曲中具有构成修辞的作用。通过虚词的使用,可以使民歌歌词构成对偶、排比、夸张等辞格,进一步增强歌曲的表达效果。如:

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蓝花花好。

通过“数上……”这一实词虚词的搭配使用,形成了“‘数上+名词+形容词”的表达结构,使上面两句歌词形成了一个对偶句,进一步表现出蓝花花在众多女性中的出类拔萃。再如: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三月里那个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以上四句中的前三句都是描写蓝花花出嫁前的情况,句型相同,字数对应,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尤其每句的后半句都是四字构成,短小有力,表现出被迫出嫁的仓促和无奈。

虚词可以体现出民歌的方言特点,也有助于区分不同地域的民歌。《蓝花花》就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歌词整体体现出陕北方言的特点。陕北方言词汇最大的特点就是叠字的使用。陕北方言对叠字的运用几乎达到了信手拈来而又浑然天成的地步。在陕北方言中,不仅动词、形容词、量词能重叠,就连名词、副词也可以叠用。通过把两个相叠的音节镶在一个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构成一个音节繁复的多音节词,用来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颜色、动态、感受等模拟出来,使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叠字的使用几乎可见于任何一首陕北民歌,叠词的使用同样体现在《蓝花花》的歌词中,如这首歌曲里出现的“蓝花花”、“蓝个英英”、“实实的(地)”等词,这些典型的陕北方言词不仅体现出陕北民歌浓厚的乡土气息,更体现出歌曲表达的地方特色。

(二)(2)曲调分析

曲调一般是指民间歌曲的旋律,它包含了调式,时值,节拍,节奏等因素。曲调的风格就是由这些因素显现出来的。这首歌的曲调由上下句多长反复构成,结构清晰而对称。

1.①调式音阶及旋律特点

《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两句乐段结构,上句从主音“6”开始,连续两次向上四度跳进后,出现自由延长音与四度甩腔,突出了高亢悠扬、抒情赞美的音乐风格与个性。旋律自由开放到收拢,起伏婉转、柔美流畅。而后来的三、四、五、六、几段,出现的“si”音,用大二度音程代替了开始部分的四度跳进,使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转为悲伤,近似哭腔的表达,使兰花花无奈、忧伤的心情表现得贴切而形象。在第一、二段中,上句曲调几次向最高音冲击的旋法和延长音的处理,鲜明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2.

②下滑音特征

为了表现兰花花被逼无奈嫁到周家的悲伤情感,歌曲中还运用了下滑音的表现手法,如第三段“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中“二”和第四段中“三班子(那个)吹来,凉两班子打……。。。。。。”中的“两”,都运用了下滑音的表现方式,使悲伤的情感更加充分得到表达。

3.③节奏

这首歌曲的节奏在不同段落之间有比较鲜明的对比。第一、二段中,是表达了对兰花花的赞美,第八段是表达了“兰花花”对情哥哥的真挚爱情,因而旋律都比较抒情、优美、节奏稍慢。而其余五段侧重于叙事的段落节奏相对比较明快。

(三)(3)演唱技巧

此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兰花花的形象,由于这首歌有八段歌词,如果用一个速度演唱会很单调。因此,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处理成几种不同的速度演唱。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北的民歌歌种。它的歌词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的两句体,曲调一般也均为由上下句构成的单乐句段,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山歌类的和小调类的,《兰花花》属后者,它的特点是节奏规整,旋律进行平稳,情感刻画细腻柔和。

此歌演唱时要注意咬字。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咬准字头就是要按照“五音”的正确口形把声母咬准确。延长字腹就是按照“四呼”的口形延长音量发响最易的韵母,把声音放出来。收清字尾也就是韵尾交待要清楚,韵尾是复韵母还是鼻韵母,还是没有韵尾以韵腹的母音直收。歌唱的语言表达随着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速度、风格特点不同,咬字吐词的语气、腔调也应该有所不同。

《兰花花》演唱要悲痛怨恨、深缓忧郁,旋律节奏曲折婉转、滑行的歌曲,吐字应该喷口有力、干净利落,行腔又抑扬顿挫、细腻委婉。

《兰花花》的歌唱艺术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再優秀的嗓音、再动听的歌声,缺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画技再高也只能称为素描。在歌唱艺术上来说人的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才是目的。歌唱的声音可以通过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精湛。而情感的表达,除了了解、掌握作者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特征,创作动机、手法,曲式结构,旋法特点,歌曲文字语言的思想艺术性,咬字吐词方法,以及民族特征、风俗、生活情趣等,更主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形象思维、生活体验、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演唱技能和表现处理的能力等。

二、 总结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陕北民歌和《兰花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要想真正演唱好这首歌曲, 就必须准确了解《兰花花》的艺术风格特征, 以便更好地塑造兰花花这个人物形象, 并通过自己的联想展开丰富的思维想象,由此得出自己的认识, 反应于内心, 进而构筑起生动的音乐想象, 并运用准确的语言和娴熟的声音技巧, 把作品的思想内涵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达到声音、情感水乳交融的目的, 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艺术个性,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猜你喜欢

曲调虚词陕北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